中期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单项式》--苏丹

宝塔区第三中学
一:教学案例
课题:单项式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2、教学任务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尽管部分学生的基础差,理解分析能力较差。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是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中出了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数量关系外,应当把重点放在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为整式的加减运算做准备。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5、教学重点
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6教学难点
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2)abc;
(3)b2;(4)-5ab2;(5)y;(6)-xy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x+1;
;
a2b。
答: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是,它的系数是-,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7xy2的系数是7;-x2y3与x3没有系数;-ab3c2的次数是0+3+2;
-a3的系数是-1;
-32x2y3的次数是7; πr2h的系数是
。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圆周率π是常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6.课堂练习:课本p56:1,2。
(三) 课堂小结:
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
课本p59:1,2。
三:教学案例分析
1、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认识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易于接受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基本实现了教学设想。但反思自己还是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没能充分调动学生。教学的开放度和自由度不高。有些学生提问发言不积极,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可喜的是有些学生的概括能力很强,超出了我的预想。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提升课堂的驾驭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智慧,及时处理教学中的失误和教学疑难。善于根据实际课堂情况调节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
(2)小组活动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
本节课概念讲解尤为重要,要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和消化过程。但初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分析以及解决确实还存在问题。应当多鼓励学生会质疑,才会有提升。很多学生表面上会了其实并没理解透彻。
2、改进措施:
(1)通过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视觉,通过学生举例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升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