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真要之“视岁南北”之疑问?

(2025-09-05 08:52:50)
标签:

健康

至真要之“视岁南北”之疑问?

 

“至真要大论”开篇有两段话:(***号为界)

***

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帝曰:尺候何如?

 

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

 

    学者们都是直接对这两段话的文字进行解释,没有注意“至真要”说这两段话是有前提的,离开前提来解释这两段话就失去了“至真要”的本意,会引发更多的歧义。前提就在下面几段话(以****号为界):

****

帝曰:善。平气何如?

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

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

帝曰:愿卒闻之。

****

 

    要破解这两段话的密码(第一组***号),关键在如何认识“阴之所在寸口何如?”这句话(第二组****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有人在这句话的前提下,来破解这两段话的文章。

 

    马莳在《黄帝内经 注证发微》之“五运行大论”中注释:···脉之司天在泉而尺寸不应者,皆以少阴而论之。其脉主于沉也。阳之所在其脉应,不沉,阴之所在其脉不应,沉。

 

    在“七篇大论”中,少阴都是代表“热”,少阴的中气和标气代表“寒”,有“标本异气”之说。少阴不应,是阴,是沉。它代表的是正常的脉象,还是病脉,仍有疑问?马莳在《黄帝内经 注证发微》中对这两段话(第一组***号)注释有两处,一处就在“至真要大论”,一处在“五运行大论”。(*****号为界)

 

*****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

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帝曰:间气何如?

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帝曰:期之奈何?

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

 

“五运行大论”中,(第三组*****号)

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这段话指出:“天气”“地气”的变化是无法用摸脉的方法感知到,马莳把(第一组***号)两段话放在“五运行大论”(第三组*****号)之下来解释,是因为马莳认为“司天的气,在泉的气”是摸脉摸不到的,因此马莳把司天在泉两气拿掉,把左右寸脉和尺脉与左右四间气配起来,用“北政之岁,人气面北,而寸北尺南;南政之岁,人气面南,而寸南尺北。”来区分南政北政,这样马莳就给“至真要”(第一组***号)两段话加上了前提。

如果孤零零地读“至真要(第一组***号)”中马莳的注释,世上没有人看得明白,因为前提没有了。(第一组***号)这两段话的注释一定要放在“五运行大论”中,读,才可以。但是,马莳这样解释,又带来新的疑问。

 

    司天,在泉,在寸关尺六部脉中怎么定位?“黄帝内经”都没有明确地说,只是在“天元玉册卷之二十三 二十四”中明确说“司天”是寸脉,“在泉”是尺脉,

 

“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见(第一组***号),这段话中“上”“下”意思不明,为后人随意解释开了方便之门,所以,王冰注解特别强调“司天曰上,在泉曰下”,防止后人随意解释,

 

王冰的解释,唐人看得懂,现代人看不懂,今天

(第一组***号)这两段古文背后隐藏的秘密依然没有破解出来。。

 

福云

2025/9/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给特朗普治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