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2020-07-06 20:18:26)
标签:

许燕

人格心理学

分类: 课后习题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许燕《人格心理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许燕《人格心理学》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人格心理学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对许燕《人格心理学》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3.精选相关考试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近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并提供答案和详解。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

第1编 人格心理学导论
1.1 绪 论
一、人格心理科学的特点
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其他领域相比,在研究内容、研究策略和研究特征等方面特点突出。
(一)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
1.人格心理学并不以研究人类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是关注共同心理现象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
2.人格心理学家们从差异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不同人的心理差异现象,探讨人格差异现象的机制与规律。
3.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不是认知过程,而是认知风格。
(二)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统合性
从心理学研究取向来看,可分为两种研究风格: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取向是以注重细节的分析性研究为主导的方法论,宏观研究取向是以注重整体的综合性研究为主导的方法论。下表是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策略的比较(如表1-1所示)。
表1-1 微观与宏观研究策略的比较
  微观研究策略   宏观研究策略
研究领域 研究思路 研究单位 研究系统 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主导研究策略  人格心理学的主导研究策略 从下至上的路径   从上至下的路径 小单位   大单位 各单元的分割与独立   各单元的联系与统合 注重客观分析与实验室中的方法  注重主观分析与自然情景中把人作 为一个整体人来研究的方法
1微观研究策略
(1)微观研究策略
微观研究策略是认知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遵循从下至上的研究路径,集合实验证据归纳出一般规律。
在研究实施上寻求的是小单元操作,认知心理学研究者先将整体的内容切分成部分后再研究,将所研究的心理单元与其他不涉及的单元分离开,以防止被试心理反应出现“污染”现象。
着重于基本的研究单位,如感知、记忆、思维等研究单位或者更小的单元。
(2)微观研究的优势和缺陷
优势
a.实验结果更加精确明细。
b.认知研究者注重客观分析与实验室中的方法。
缺陷:
a.分解后的小单位可能已经不是或偏离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单位。
b.在“人造”的实验环境里,让被试对刺激进行反应,可能会低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下所达到的准确水平。
2.宏观研究策略
(1)宏观研究策略是人格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遵循从上至下的研究思路,由人格理论出发,获得实证研究的支持;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上也能看出这一特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流程是:人性哲学一人格理论一咨询理论一咨询与治疗技术。
(2)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整体与部分的结合,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人来研究,以大的、功能性的结构单位来实现心理各成分的联结与整合,特别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单位来作为研究单位,以说明人的复杂心理特征。
(3)研究方法上注重主观分析与自然情景中的方法。
(三)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
1.关注重点在稳定的人格特征上,而不是对外部刺激的一时反应。
2.重视内部稳定成分以及这些成分是如何导致对同一刺激产生不同反应的。
3.认为仅从外部环境因素来解释人的复杂行为是不够的,还要寻找内部稳定的机制来解释人的全部行为,才能更恰当、准确。
4.人格是个体内部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成分,它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由客观现实逐渐“内化”而成的。
二、人格研究的主题
人格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有其独特的研究主题。研究和了解人格心理学,就要从下面的问题中去思考人的心理差异。
(一)人性哲学
1.人性哲学是人格理论家面临的第一个基本论题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科,人性哲学体现了每位学者看待人的态度与对人的思考取向。在人性哲学中不仅反映了学者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与科学趋势,而且学者对人性的看法也直接影响到他们人格理论与研究的层面与方式。
2.不同派别的人格理论中有不同的人性观
在各种人性观影响下,每种理论都提出了一种研究和分析的思路,同时也表现出理论的局限性。
3.不同人所持的人性观会影响到一个人对人格问题的理解
(二)人格结构
1.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回答人格的结构问题
人格具有稳定的性质,存在着一些基本单位,构成人格结构。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回答人格的结构问题
2.人格结构的构成形式
(1)构成形式产生的争议
人格结构的构成形式也是人格理论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特质间或成分间的关系如何?它们之间形成的是何种结构?是层次结构、水平结构、圆形结构或是三维结构?
(2)Royce的人格系统理论
Royce以整合的观点提出了一个包罗万象且相当复杂的人格理论结构体系。这一模式由人格的各个“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包括:感觉系统、动机系统、认知系统、情感系统、风格系统和价值观系统),这些子系统在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上交互作用(如图1-1所示),共同影响个体的价值观、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图1-1 Royce的人格系统理论

(三)人格动力
1.人格动力的研究内容
人格动力这一主题探讨的是人格的内在驱动特征,它也是行为的动能。不同的人格理论学家力图说明什么在影响行为,它们是如何影响行为以及如何表现在行为中的。

更多资料可百度橙芝学习网或点上面习题详解查看,希望对大家考试复习有所帮助,加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