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020-07-03 21:17:14)
标签:

朱眉华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

分类: 课后习题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础
一、社会工作的产生
1.社会工作的涵义
(1)学者们对“社会工作”的界定
不同学者对社会工作的界定五花八门。归纳起来,学者们对“社会工作”的界定大体有五种不同的视角:
把社会工作看做一种“活动”;
把社会工作看做一种“专业”;
把社会工作看做一种“学科”;
把社会工作看做一种“职业”;
把社会工作看做一种助人的“制度”。
(2)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对社会工作者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在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一项专业性工作。
2.社会工作的产生
(1)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助人工作,首先是在西方社会的土壤中萌生的,且多半与西方早期的慈善活动相关。
倡导文艺复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极力主张恢复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文化为以后的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
(2)社会工作的产生
可以把社会工作从萌芽到作为一个专业被正式承认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侧重于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a.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正式承认了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b.1788年德国汉堡市实行了旨在解决贫穷问题的救济制度的“汉堡制”。
c.1852年德国爱尔伯福市效仿汉堡制并加以改良,使救济更加组织化和科学化,并对以后的社会救济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侧重于慈善组织活动的社会工作
a.1868年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
b.继慈善组织协会之后,英美两国兴起了睦邻组织运动。
第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侧重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a.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工作才开始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专业;
b.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与肯定。
二、社会工作专业理论
1.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与作用
(1)社会工作理论的定义
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是“用以指导实践的关于社会工作的系统性论述”,其中包括为什么是社会工作、如何做社会工作以及案主世界的本质三个层次。
(2)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是源自于1917年芮奇蒙德的著作《社会诊断》一书,书中运用社会学理论指导社会工作的实践工作。
20世纪40年代以后,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在社会工作理论中逐步占据重要地位,并取代社会学成为主流的工作理论。
六七十年代以后社会工作理论逐渐多元化,各个学科的理论都被融进社会工作,并形成其特有的理论方法。
80年代后,西方国家对贫穷救济政策的反思导致社会工作的危机和转机,政治学、经济学、公共行政等学科知识纷纷被社会工作采用。后来系统理论、生态学等学科的知识又介入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更加丰富。
21世纪的社会工作专家已开始越来越致力于发展出自己的实践理论模式,即内生理论。这预示着社会工作理论已经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
(3)社会工作理论的作用
理论建构与经验操作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
社会工作理论建构对实践经验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
a.适当的理论使原本孤立的变量在实践经验中确立起一致的相关性;
b.理论的进步会推动实践经验的发展;
c.理论对实践经验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
d.理论可以预测实践经验的结果。
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其理论发展的作用
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其理论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能够恰当地激发理论、重塑理论、修正理论和澄清理论等方面。
2.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
(1)心理动力学派。它使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重视儿童时期、早期关系、母爱剥夺),而不是事件和想法。
(2)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的本质就是将心理与行为分离,主要任务是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3)系统和生态视角。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心理动力学理论不能充分回应社会工作中对整体社会关注的不足。
(4)社会心理和沟通模式。基于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而形成。基本任务是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人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5)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视角。人本主义相信有意识的人具有理性,可以选择并自由行动。存在主义关注人类对其生存这一事实的意义。这一理论的任务就是去努力“理解”案主的“意义世界”及其存在的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6)赋权与倡导理论。通过增强个体运用权力的能力与自信,或者通过从环境中向个体注入一定的权力等方式,去帮助案主获得对自己生活的决定权与行动权。赋权的目标在于释放并转移一定的权力给案主,以使其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倡导实际上也是赋权的一部分,可以被用于争取资源或改变强势群体对案主的看法。
其他的理论还包括危机干预和任务中心模式、社会发展和社区发展理论、激进视角和马克思主义视角以及反歧视和反压迫视角等。
三、社会工作相关学科
1.社会工作与社会学
(1)社会学的含义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它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性学科。
(2)社会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社会学的产生早于社会工作。由于它们最初产生的社会背景相同,研究的问题也相似,人们自然而然地运用到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也是在社会学的名义下进行的。不少人至今也是将社会工作归于社会学的门下。
社会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每时每刻都要运用到社会学的知识和方法。
社会学中关于人类群体、群体行为的研究,为社会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依据。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远远超过社会工作,而且更加倾向于对于这些方面进行理论化的解释,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更多资料可百度橙芝学习网或点上面习题详解查看,希望对大家考试复习有所帮助,加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