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标签: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
分类: 课后习题 |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相钰主编的《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对吴相钰主编的《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延伸。
(2)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第1章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 课后习题详解
1生物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答:细胞是除病毒外的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重要特点有:
(1)细胞质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能够选择性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细胞中含有多种有机分子,其中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使细胞成为一个高度有序的系统,可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新陈代谢。
(3)细胞具备新陈代谢系统及稳态调控机制,使机体的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能够精确地被调控。
(4)细胞高度分化后具有特定的功能,能更好地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5)除病毒外的生物体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多细胞生物体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又具有统一的结构模式。
2为什么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
答: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的原因在于所有生物都要从外部获取自由能来驱动其体内的生化反应,而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使物质周而复始地循环,能量永不停息地流动。
(1)自养生物以光能为能量来源,利用简单的原料合成自身复杂的有机物。
(2)异养生物以食物(其他生物合成的有机物质)分解所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并将分解产生的小分子作为合成自身生物大分子的原料。
总之,生物体和细胞需要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所以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三叶草-蝴蝶-蜻蜓-蛙-蛇-鹰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链,但其中没有分解者,试将分解者以适当方式加到这个食物链中。
答:分解者加入的位置如图1-1所示。
图1-1
4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答:分子生物学对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包括:
(1)所有生物的细胞都是由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构建的。
(2)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以肽键的方式连接而成。
(3)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即DNA或RNA。
所有DNA分子的结构都是相同的,即由4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的方式连接形成长链,2条反向平行互补的长链形成DNA双螺旋分子;
DNA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长链上氨基酸的序列,即决定了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进而调控生物代谢、生长、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
(4)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和使用的遗传密码都是相同的。
这些事实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起源,整个生物界是由此产生的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化系谱。
5怎样理解科学是一项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社会活动?
答:科学是一项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社会活动,表现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思想、理论的科学性上。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有相同的关键要素:观察、提问、假说、预测和检验,它们是环环相扣的。
(1)观察是对自然有目的的考察和审视;
(2)问题的提出是基于观察中发现的事实;
(3)某种设想或假说的提出是对问题作出的可能解释;
(4)预测是根据假说,通过推测和类推的方法得到的;
(5)最后根据预测设计实验,在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中检验假说。
科学方法的各个关键要素是基于事实、符合逻辑的,且科学中任何思想、假说、理论都必须是可以检验的,实践(包括观察和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以科学是一项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社会活动。
6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使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答:地球表面成为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地球生物和环境37亿年协同进化的结果,主要表现在:
(1)由于生态系统的作用,大气中的CO2浓度恰好使地表温度适合生物生存,没有让地表液态水过度蒸发,进而为生物维持了一个适合生存的液态水圈。
(2)由于生态系统的作用,大气中含有足够的分子态氧,使得:人类的呼吸得到保证;岩石风化产生生命所需的矿物质;臭氧层形成,保护地表生命免于宇宙紫外线辐射;大多数陨石在到达地表之前燃烧掉。
(3)生命活动的进行产生了储存在地下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
要维持以上这些环境状态,仍然需要依靠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所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使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更多资料可百度橙芝学习网或点上面习题详解查看,希望对大家考试复习有所帮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