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标签: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
分类: 课后习题 |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复习,橙芝学习网特精心整理以下相关资料供大家备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本书是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
第一部分 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1章 跨文化交际
1.1 复习笔记
一、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2跨文化交际日益引起注意的原因
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跨文化交际日盛。
3L.S.Harms关于交际的看法
(1)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要经历五个阶段:
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使用;
印刷技术的发明;
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
跨文化交际。
(2)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L.S.Harms认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与语言的产生可以相提并论。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1Marshall Singer的观点
(1)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
(2)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
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在每个群体中的看法又有差异,因此,在文化上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特的,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2Porter和Samovar的观点
(1)把各种文化差异放在同一个标尺上,不同国籍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2)Porter和Samovar的观点在原则上与Singer是一致的,但不像Singer那样过分强调每个人在文化上的独特性。
3Ron和Suzanne Scollon的观点
人们属于不同的群体,而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群体都有各自的独特的语篇系统,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语篇系统方面,研究语篇差异比研究文化差异更有意义。
4对Singer和Scollon观点的评价
(1)Singer和Scollon的观点反映了一些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一些现象的不满。
(2)跨文化交际应该把眼光聚集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而不是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
(3)关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文化差异的探讨应被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这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深入研究,也提醒研究者们应避免大而无当的比较。
5笔者的观点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1)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放在首位的内容。
(2)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应该给予关注。
(3)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有在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4)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特点。顺序如下:
更多资料可百度橙芝学习网或点上面题库查看,祝大家考试都能顺利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