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第3版)配套题库
(2020-01-08 12:14:11)
标签: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 |
分类: 课后习题 |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第3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目录
第1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2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3章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第4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思想
第5章 教育系统设计教学目标
第6章 教学媒体开发和利用
第7章 以视听媒体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模式与方法
第8章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模式与方法
第9章 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模式与方法
第10章 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模式与方法
第11章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第1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一、单项选择题
1、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是由( )提出的。
A.伯克
B.戴尔
C.斯金纳
D.普莱西
【答案】B
【解析】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是由美国教育家戴尔提出的。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当学习过程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2、教育技术这一术语是在20世纪20~50年代从( )的视听教育运动中演变而来的。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中国
【答案】C
【解析】教育技术这一术语是在20世纪20~50年代从美国的视听教育运动中演变而来的。教育技术这个术语要确定它最早在何时出现,究竟谁第一个使用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但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从20世纪20~50年代美国的视听教育运动中演变而来的。
3、经验之塔可分为三大类,按直观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 )。
A.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B.抽象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做的经验
C.观察的经验、做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D.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做的经验
【答案】A
【解析】经验之塔的最底层是做的经验,中间是观察的经验,上端是抽象的经验。最底层的经验最直观,越往上升则越抽象。
4、1954年发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提出使用教学机器解决教学问题,推动了当时程序教学运动发展的学者是( )。
A.普莱西
B.伯克
C.戴尔
D.斯金纳
【答案】D
【解析】斯金纳在1954年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提出使用教学机器解决教学问题,推动了当时程序教学运动发展。他的关于学习材料程序化的想法,后来发展成为不用教学机器只用程序课本的“程序教学”。
5、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 )。
A.20世纪30年代末
B.20世纪40年代末
C.20世纪50年代末
D.20世纪60年代末
【答案】C
【解析】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的产生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由于程序教学使用机器,因此人们把CAI视为机器教学、程序教学的继续和新发展。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促成了美国视听教学运动,进而奠定教育技术的初步发展基础?( )
A.美国社会的转型
B.教育思想的影响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英国视听教学运动的影响
E.求学需求的增加
【答案】ABCE
【解析】20世纪初,美国视听教学运动蓬勃发展。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美国成为以机械化农业和城市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需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社会的转型、求学需求的增加,加之如照相技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被引入教学领域和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促成了美国视听教学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在这一领域,美国领跑世界,其视听教学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与英国视听教学运动无关。
2、程序教学采用的是一个仔细安排组织起来的教材序列,它运用强化原则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一个好的成功的程序教学,需要具备以下哪些要素?( )
A.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B.积极地反应
C.自定步调
D.减少错误率
E.信息的及时反馈
【答案】ABCDE
【解析】一个好的成功的程序教学,需要具备小步子的逻辑序列、积极地反应、信息的及时反馈、自定步调和减少错误率这五个要素,而这五个要素同时也是程序教学的五大实施原则。
3、个别化教学形式有( ),这些教学形式在许多教学环境中使用。
A.程序教学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掌握学习法
D.录音指导法
E.凯勒制
【答案】ABCDE
【解析】程序教学、凯勒制、掌握学习法、录音指导法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都是个别化教学的形式,其中,程序教学是其典型形式。
更多资料可百度橙芝学习网下载查看,祝大家考试都能顺利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