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2018-05-12 07:09: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科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编号,板书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给学生编号。

2、向同桌说说自己编号的因数。

3、游戏:看谁反应快。

第一组:

1)编号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起立。(质数)

2)编号超过两个因数的同学起立。(合数)

3)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为什么?

第二组:

编号是8的因数(12484人)的同学起立,编号是1212346126人)的同学起立, 124号同学为什么起立两次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P601

812公有的因数有哪几个?公有的最大因数是多少?

分别找出812的因数。

8的因数:1248

12的因数:1234612

812的公因数:124

教师课件引导学生用集合图来表示:

8的因数              12的因数

椭圆: 1,2,4,8 椭圆: 1,2,3,4,6,12

 

 


8的因数    12的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812的公因数

教师引导归纳:1248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适时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2、教学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2:怎样求1827的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自主探索求1827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组织交流求1827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方法一:现分别写出1827的因数,再圈出公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18的因数:1236918

27的因数:1 3  927

1827的最大公因数:9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再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再看哪个最大。

18的因数:①,2,③,6,⑨,18

小组讨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公因数的倍数。)

4)总结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先找出各个数的因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确定最大公因数。

5)你还知道哪些方法?

补充知识:课本61页“你知道吗?”

指导学生自学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短除法。

三、方法应用。

1、同学们刚才完成得不错,如果让你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有信心吗?

1624的公因数

2、同学们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尝试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学号是12的因数而不是18的因数的同学站左边,是18的因数而不是12的因数的同学站右边,是1218公因数的站中间。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   1236    1   8   1235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组织学生交流,说说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哪些特殊情况?

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 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2、选择

3、判断

4、解决问题

(白班出示题型)

学生先独自练习或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再集体订正。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到了新知识,并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品味知识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最大公因数

8的因数:1248

12的因数:1234612

812的公因数:124

812的最大公因数:4

1248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 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教材共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方法一: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最大公因数;方法二:先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看哪些因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最后从中找出最大的;方法三: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这节课我只完成方法一和方法二的教学,方法一与方法二相比,由于第一种方法便于观察比较,十分直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暗暗地就选择了它。

如两个数正好成倍数关系或互质数关系时,许多学生仍旧按部就班地采用一般策略来解决,全班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根据“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规律快速找到最大公因数。至于学生选用哪种策略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我并不强求。从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多数学生更喜欢方法一,但是我们要提醒学生养成先观察数据特点,然后再动笔的习惯。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课堂气氛不浓,少部分学生的个性潜能没有得到发挥,参与活动少,我在讲解中没能够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表达够清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