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通宝——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标签:
太平通宝古钱币古董收藏古董鉴定古董交易 |
太平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公元976~984年铸行,宋代第一枚年号钱,隶书、篆书对钱形制。太平通宝方孔钱币,中国历代王朝多有铸造。以其用途,可以分为行用钱和厌胜钱(俗称花钱)两类。赵光义在位共21年,用过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这五个年号,其中他发行的第一枚铜钱就是在太平兴国年间发行的太平通宝。
由于该年号钱名字吉利,加上当时中国富裕强大,就在宋朝及以后,周边国家不断也仿制太平通宝,比如安南、日本、大理甚至辽朝均有史料证明曾经铸造过。而南宋时期也铸造过,清朝的小刀会、天地会及部分造反军也曾经铸造过太平通宝,大多粗造不堪。而后世很多花钱(压胜钱)都以太平通宝为钱文,祝福天下太平。
太平:指社会安定;泛指平静无事。
出自——
《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史记·秦始皇本纪》:“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汉书·食货志上》:“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南宋高宗朝前后,南宋高宗建炎年间李婆备起义军,辽圣宗太平年间,明孝宗弘治年间大理国,清代天地会和小刀会起义军,等,均铸有太平通宝。铸行的太平通宝钱币,隶书钱币推行开来,得以流通全国;篆书钱币试铸后,因为时机不成熟或某种意外变故,却未能铸行天下。
太平通宝篆书小平钱的发现和肯定,聊补宋代钱币史缺,与隶书太平通宝一同,可以确定为中国货币史重要时期的纲要钱。开宋代以后中国铸币年号钱、对书钱和御书钱之先河,并形成传统、制度,绵延三百余年,是中国历史货币发展的重要阶段。
976年,宋太祖驾崩,太祖之弟赵匡义以“金匮之盟”名义登基,是为宋太宗。太宗改元太平兴国,铸太平通宝。据《宋史·食货志》载:“初,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更铸太平通宝。淳化改铸,又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后改元更铸,皆曰元宝,而冠以年号。”
太平通宝,铸造于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形制和宋元通宝相似,钱文书体真书兼八分,光背或有星月纹,以铜质小平钱为主,另有铁钱和铁母,版式有小平、折二、折五和折十。
太宗亦铸有金质、银质太平通宝宫钱,钱文真书、隶书均有,专门用于赏赐。金质太平通宝,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藏;银质太平通宝,偶见于国内某著名藏家。为保“太平”,为镇宅、振宅,借助龟、蛇、星、剑图纹铸于钱币之上,有大有小,成为古钱币中花钱的一种常见现象。
宋太宗(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义)登基后,定年号为:太平兴国(公元976年~公元984年),铸钱为:太平通宝,为宋代第一种年号钱。
后一篇:天定通宝——生死在命,富贵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