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怎么鉴定红釉瓷器年代真假

(2018-06-30 16:40:49)
从元代到清代,虽然大红色的瓷器一直没有被烧造出来,但人们探寻红瓷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直到20世纪末,中国科学家攻克了陶瓷大红釉不耐高温的难题烧制出了色泽鲜艳,表面纯净的大红色陶瓷——中国红,中国红釉色鲜红均匀,色泽鲜艳沉稳,光泽内敛而不失华丽,气度雍容华贵,堪称瓷器中珍品。
  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大气、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宣德时期,红釉制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而且在品种上较之永乐红釉瓷器更胜一筹,出现有宝石红、祭红、积红、霁红、醉红、大红、鸡血红、牛血红等名目繁多的新品种。

 以色泽而论,宣德红釉有深、略深、浅、淡四种。深者色为黑红,犹如初凝的牛血,釉质肥厚,釉内气泡较多。略深者色浓艳,并伴有隐约显露的细小血丝状与小斑点。浅者釉色分外匀净,可与红宝石的晶莹相媲美。淡者呈现桃花般粉红色,俗称"桃花面"。

  宣德的红釉器在口沿部位都有处然形成的一线白边,俗称"灯草口",只是宣德红釉瓷的白边没有永乐时期的白,略带青灰色,因此也有称之为“虾背青”的。红釉的积釉处显现青灰色,最厚处气泡密集,这是宣德红釉的时代特征。红釉是釉中铜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的呈色,这种高温铜红釉最早出现于唐代长沙窑,宋代钧窑和元代景德镇窑继续烧制,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红釉烧造技术达到成熟,烧出的铜红釉鲜艳夺目,有“宝石红”之称。
 宣德红釉瓷器分里外全红和里白外红等品种,器壁上有的有线条暗纹,圈足内一般是白釉,有青花或暗刻楷书六字双行双圈款。宣德红釉造型品种亦丰富多彩,除永乐已有的盘、碗、高足碗外,尚有梨形壶、僧帽壶、梅瓶、莲瓣纹卤壶、香炉、洗等。宣德红釉造型外壁有棱的,多露白胎形成出筋的现象,如十棱洗及莲瓣卤壶均如此,红白分明,别具情趣。

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窑业繁盛。高温铜红釉瓷器的烧造经过艰难的探索,终于重新烧造成功,并尤以“豇豆红”瓷器最为出色。本期精选明代永宣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的铜红釉瓷器进行展示,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两大红釉生产高峰时期的巅峰之作,有如桃花春水般的娇嫩欲滴,亦有明亮鲜艳的烈红似血,赏之颇为酣畅。

清康熙朝时名重一时的郎窑红和豇豆红在雍正朝已趋没落,传统的高温铜红釉祭红器仍继续烧造,常见的都是些盘、碗、高足碗等祭器。这时金红釉成了雍正时期红釉的名贵品种,所见的大多是盘、碟、杯、碗之类的小件器,一般是器物外壁吹施金红釉,器物内壁为白釉,极少数器物内绘人物及桃、荔枝等果实。此外,还有低温铁红的珊瑚红器物和仿明永乐、宣德时的红釉器,多为瓶、罐类,但已经不是重要的品种。康熙时创烧的郎红釉、豇豆红已很少见,多见祭红、珊瑚红、胭脂红等。雍正时期另有抹红釉器物。雍正红釉器除光素无纹饰者,另见有仿明正德时期红釉留白龙纹装饰技法。雍正官窑祭红釉器底多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两行楷款,或无款识。

雍正时期祭红釉器有梅瓶、玉壶春瓶、天球瓶、盆、碗、高足碗、盘等,珊瑚红釉器见有瓶、炉、盆、洗、碗、盘、杯等。胭脂红釉器物有蒜头口瓶、罐、杯、碗、盘、碟等,抹红釉器型有瓶、盆、盘、碗等。豇豆红釉器则以文房用具和日常用具为多,见有茶壶等。

雍正时红釉器胎体均轻薄匀称,祭红釉色调不如明永宣时期鲜艳,但呈色纯正,釉质细腻,施釉匀净,釉层内有不均匀的斑点,也有泛黑的釉色。珊瑚红釉器物釉面细润匀净,呈色统一,器物色泽娇艳,较康熙同类器物红多而黄少,釉色红中微闪黄色,更显娇嫩。胭脂红釉烧制更为精湛,釉色有深浅浓淡之分,深者红中泛紫,称胭脂紫;浅者呈色浓艳,称胭脂红;更浅者色泽略呈粉红色,称胭脂水。釉层较薄,釉面有微小颗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