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省骨干教研员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王明东)

(2018-12-23 11:25:45)

问道  明理  笃行

——广东省骨干教研员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  

阳春市教育局  王明东

 

元月之初,一年之始,广东省教研骨干队伍一行过百人,远赴千里之外的东北大地求索问道。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深感荣幸。在为期一周的问道过程中,各位名师大咖们的精彩讲座,让所有教研员为之震撼,鄙人之思想碰撞也时有发生,感恩这一切所带给我的收获,并寄以希望在将来的教研路上,以此为鉴、以之引路。

其一、大道至简教育更适合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地做。在黄宝国教授的讲座中,差点教育的理念让我感悟至深。这无异乎指明了科学的、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差异”告诉我们,真正的尊重是有差异的尊重,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研究差点”阐明:当我们找到差的那么一“点”,才能成就真正的自己,“差点”就是指优点,是亮点,是闪光点,为师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慧眼,作为教研员也应该善于发现老师们身上的“闪光点”;“缩小差距”阐明:差点教育里的差距是指每一个生命个体昨天和今天的差距,今天和明天的差距,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一种重要资源,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差距,人类将不复存在,教育的目的不能满足于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不可能通过教育彻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共享差别”警醒大家,从尺有所短到寸有所长,从恨铁不成钢到人尽其才,从一枝独秀不是春到百花齐放满园春。在黄教授的差点教育理念揭示并提醒所有教育者应该力求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在人生价值上实现本我、自我、超我、大我。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积极向上,和谐共生。用费孝通的四美总结则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与之相悖的人和事。教育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同程度的浮躁,在功利化,利益化的驱使下,不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学生身心特点的事情时有发生,差点教育的理念无疑是一盏明灯。

其二、智者不惑,教育队伍需要更多的“智者”。通过刘晓明教授《智慧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让我有了更科学的教师观。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型、技能型的阶段,只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技术,充其量顶多是个熟练工而已,我们应指导教师及自身向智慧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能明理,还能悟道。回想教研指导的路上,我们更应注重培育教师以学论教的智慧、引导学习的智慧、心理沟通的智慧、问题应对的智慧。

其三、“教书育人齐步走,教学科研双肩挑。”宝国先生同时带给我们正确的教育科研观。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研工作中,我们的确存在着诸多如黄教授所说的现象,如“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用想法代替做法、用活动代替研究、用成绩代替成果、用教研代替科研、开题意味着结题、结题意味着结束,不规范、不落实、不实用的“三不”现象成为我们教育科研的普遍现象。作为教研员,必须接地气,以身作则,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教育科研发挥其正确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和增值功能,让教育科研从单一服务走向多元引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引领家长正确发展。教研员应努力学习,争取引领教师和自身从“教者”转向到“学者”,从“模仿”到“原创”,从“著书”到“立说”。做自己合适的事,喜欢的事,擅长的事,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事。在个体的教育科研中应选准教育科研的切入点,重视其关键点提升其至高点并涵养其生长点。

其四、活到老学到老。聆听了孙立权教授《教师的教学素养与专业发展》讲座,我明确了自己的学习观。读书之用,在讲座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读书能使教学深刻,读书能使教学创新,读书能使教学有趣。”孙教授的读书方法让我得到不少的启示,反思自己的过往,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不足无不与读书不多、方法不妥,息息相关。写读书笔记、写读书批注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帮助我取得长足的进步。

感恩东北师范大学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感谢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为我们安排这次的培训。在这次的“问道”路上,获益良多,使我“明理”,增强了我“笃行”的信心。最后引用贺庆国教授讲座的一句话提醒自己,“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在教育教研的路上,不会一路坦途,要面对的艰难险阻很多,但是做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事,我选择,我喜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共勉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