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106@365唐·令狐楚

标签:
转载 |
分类: 可可豆f |
原文地址:106@365唐·令狐楚作者:曲径通幽
唐·令狐楚
令狐楚(766年
-837年12月13日),字悫士,自号白云孺子 。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郡望敦煌(今属甘肃)
。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
令狐楚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受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自此卷入党争。后出为华州刺史,升任河阳节度使。元和十四年(819年),入朝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宪宗去世后,为山陵使,受亲吏赃污事牵连,被贬为衡州刺史,量移为郢州刺史,后升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唐敬宗至唐文宗时,重新得到任用,历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平节度使、吏部尚书等职,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彭阳郡公。“甘露之变”后,厌恶宦官擅权,遂自请解职,外授山南西道节度使。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在任内病逝,享年七十二岁。册赠司空,谥号“文”。累赠太尉。
令狐楚长年担任地方节度使,“长于抚理”,政绩颇为显著。又擅写诗文,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
,长于绝句。有《漆奁集》《梁苑文类》《表奏集》等著作传世,今均佚 。《全唐文》《全唐诗》等辑录有其诗文 。
令狐楚生于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是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郡望敦煌(今属甘肃),与初唐时期位列“十八学士”之一的国子祭酒令狐德棻同族。
令狐楚兄弟三人,他居于长,行四。
令狐楚出身儒素之家,五岁就能写文章,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尹枢榜进士。时任桂管观察使王拱喜爱令狐楚的才华,想要以礼辟召他为府僚,但又担心令狐楚不愿意,于是先向朝廷奏陈此事,然后再派人聘请他。令狐楚因为父亲在太原为官,自己不愿离开父母身边,但又感念王拱的厚爱,于是在登第后径直前往桂林,向王拱致谢。随后以奉养父母为由辞去辟命,回到太原。时人都称道他的这种义举。
这一时期,李说、严绶、郑儋相继任河东节度使。他们都尊重令狐楚的才华和品行,召引他在幕府任从事。后从掌书记直升到判官,加殿中侍御史。
起家结盟
因父亲去世,令狐楚离职服丧,以孝闻名。守丧期满后,被征召入朝,拜官右拾遗,改授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母亲逝世后,令狐楚再次去职服丧。期满后,被征拜为刑部员外郎。到唐宪宗在位初年,令狐楚已转为职方员外郎、知制诰。
令狐楚与皇甫镈、萧俛为同年。元和九年(814年),皇甫镈被授为判度支,得到宪宗宠幸。经他举荐,令狐楚与萧俛都得以进入翰林院,充任翰林学士。令狐楚后被调为职方郎中、中书舍人,长期供职禁中。
唐宪宗对淮西用兵时,倚信宰相裴度。裴度也亲往前线督战,但宰相李逢吉与裴度不和,和令狐楚交好。令狐楚奉诏草拟裴度担任淮西招抚使的制文时,趁机挑拨裴度与前线都统韩弘的关系,以破坏淮西用兵
。裴度请求更改文中的一些语句,宪宗也看出了这份诏书的用意,遂免去李逢吉的相位,并解除令狐楚的内职,只让他任中书舍人。
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令狐楚被外放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十月,皇甫镈升任宰相,升授令狐楚为河阳(治怀州,今河南沁阳)节度使。
令狐楚擅长治理地方,前任河阳节度使乌重胤改任横海节度使时,挑选河阳军三千人充任牙卒,前往横海赴任。河阳士兵不愿意离开家乡,中途叛逃,又不敢回到本州,集聚在州境一带。令狐楚听说后,快马疾驰至怀州,单骑前去劝晓抵达此处的逃军,使其解甲归顺,成为自己的前导。军士们也不敢骚乱。
元和十四年(819年)四月,裴度遭到皇甫镈与在地方的令狐楚、李逢吉等人的构陷排挤(《资治通鉴考异》认为其在地方故不可能参与此事
),被外调为河东节度使。七月,皇甫镈推荐令狐楚入朝,自朝议郎被授为朝议大夫,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与皇甫镈共同任相,深受其照顾。
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暴崩,令狐楚担任景陵(宪宗陵墓)山陵使。新即位的唐穆宗痛恨皇甫镈,罢免了他的相位,一度想要将其处死。经时为宰相的萧俛解救,才免于一死。朝臣不满于令狐楚通过皇甫镈入相,且排挤裴度一事,碍于萧俛在相位,才未敢多言。六月,修筑山陵事毕,有人告发令狐楚的亲吏贪赃枉法。令狐楚受到牵连,被外贬为宣歙观察使。但在进一步的调查中,穆宗得知令狐楚的亲吏韦正牧、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于翠等私自克扣大笔工钱,还从中拿出十五万贯敬献朝廷,号称是节余的钱,搞得怨声载道。穆宗一怒之下,再贬令狐楚为衡州(今湖南衡阳)刺史。
当时翰林学士元稹一向痛恶令狐楚与皇甫镈勾结的情况,于是在草拟贬谪令狐楚为衡州刺史的制令时,指摘他“秘密毁败讨逆之谋,暗中阿附奸邪之党。通过攀附获取地位,多方谋求进身,尽辱三公之位,实是诸塞贤路(密隳讨伐之谋,潜附奸邪之党。因缘得地,进取多门,遂忝台阶,实妨贤路)。”令狐楚因此非常痛恨元稹。
长庆元年(821年)四月,因朝廷颁诏大赦,令狐楚被量移为郢州(今湖北钟祥)刺史,后升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
长庆二年(822年)十一月,令狐楚获授陕州(今河南陕县)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陕虢观察使。诏令下达后十天,经谏官奏论,穆宗又追回任命诏书,改授他为太子宾客,仍返回东都居住。这时令狐楚已经抵达陕州,并处理政务一天了。当时李逢吉为相,极力援助令狐楚,由于户部侍郎李绅的阻止,李逢吉才未能独断专行。
在这个时期,令狐楚成为了李逢吉朋党的重要成员,始终与李逢吉共进退。
治政有方
长庆四年(824年),唐敬宗即位,李绅失势被贬。不久,令狐楚便被起用为河南尹兼御史大夫。
同年九月,令狐楚出任检校礼部尚书,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及汴、宋、亳诸州观察使。宣武镇兵素来骄横,屡屡驱逐主帅。前任节度使韩弘兄弟先后以严峻的刑法予以约束,未能使其改变心性。
令狐楚抵任后,废除苛严的条令,以仁慈宽惠的方法治理,使军民全都心悦诚服,听从教化。按旧例,新授宣武节度使一到任,就从府库拿出钱二百万作为私产,令狐楚不取这笔钱,而是将其用于修建衙署及住所数百间。
大和二年(828年)九月,令狐楚入朝为户部尚书。次年(829年)三月,改任检校兵部尚书、东都留守、东畿汝州都防御使。同年十一月,升任检校右仆射、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郓曹濮诸州观察使。他奏请朝廷将原东平县改为天平县。当时,天平军辖区内连年大旱,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令狐楚采取调节富救贫的办法,使辖内少有流民,极大地稳定了社会秩序。
大和六年(832年)二月,令狐楚被改授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他长期在并州,熟悉当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尽管遭遇连年旱灾,却无人迁徙。令狐楚从一介书生至及后赴试成名,都在太原,太原如同他的故乡。等到他出守河东镇时,当地乡民父老对他非常欢迎。令狐楚安定、治理有方,军民尽皆欢悦。
身处乱局
大和七年(833年)六月,令狐楚入朝任吏部尚书,仍为检校右仆射。按旧例,加“检校”衔于高一级官位的官员,即班列高位。令狐楚因自己的正官为三品,不应从就二品班列,奏请从就三品本官班列,文宗下诏嘉奖。
大和九年(835年)六月,转任太常卿。十月,代理尚书左仆射,进封彭阳郡开国公。十一月,“甘露之变”爆发,京师大乱。当夜,文宗召右仆射郑覃与令狐楚进宫,商量拟制敕令。文宗打算将二人都任用为宰相。令狐楚觉得宰相王涯、贾餗遭冤而死,在列叙他们的罪状时浮泛含糊。权宦仇士良等非常不高兴,因此将改授李石为相,令狐楚则以本职兼任盐铁转运使。
此前,宠臣郑注曾上密奏设置榷茶使,由盐铁使兼领。令狐楚就任后,奏请取消设置榷茶使;他又建议各镇节度使参谒谢恩时,只穿公服,不许备置仪仗及兵器;令狐楚还奏请取消用于修缮曲江亭的一万三千七百匹绢,改用为修缮尚书省。文宗对他的上述建议都予以采纳。
开成元年(836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文宗在曲江亭宴请百官。令狐楚因为刚刚诛杀宰相等人,不应赏赐欢宴,于是独自称病不前往,受到议论者的称美。令狐楚厌恶宦官擅权,多次上疏请求解职。四月,令狐楚出任检校左仆射、兴元(今陕西汉中)尹,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病薨官舍
在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上,令狐楚年事已高。在临终前三天,他还高声吟诗,自作逍遥。病情加重后,几个儿子请来医生配药,可他一口也不喝,还说道: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阳寿到期了吃药有什么用?”他召见从事李商隐帮他书写遗疏,大意是劝唐文宗宽仁治国,减少诛戮贬罚,并告诉儿子令狐绪和令狐綯说:
“我一生没有为民造福,愧对祖宗,死后不要追加谥号。安葬时一切从简,不要请鼓吹,不要声张,只用一辆普通的布蓬马车拉去就行,墓碑上只写出祖先源流即可,不必夸耀。”据说当天夜里,一道陨星划破了夜空。令狐楚端坐着与家人诀别,说完便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二(一作七十)岁,时为开成二年十一月十二日(837年12月13日)。
文宗闻讣讯后,追赠他为司空,谥号“文”。
后因令狐綯显贵,累赠为太尉。
主要影响
政治
令狐楚长年担任地方节度使,《旧唐书》称他“长于抚理”,其在地方的政绩颇为显著:
赴任河阳节度途中,单骑前往怀州,劝说不愿随前任离镇、滞留此地的三千牙卒,使其解甲归顺,成为自己的前导;
任宣武节度使时,以私财捐公,废除苛法,以宽仁安抚骄横不满的宣武镇兵,使军民心悦诚服;
任天平节度使时,采取调节富救贫的办法救济灾民,使辖区内的流民数量大为下降;
任河东节度使时,根据民情调整政策,使百姓安居,“绥抚有方,军民胥悦”。
甘露之变后,兼领盐铁转运使的令狐楚请求罢设榷茶使,并建议藩镇节度使觐见时,不许备置仪仗、兵器;将修缮曲江亭的一万多匹绢改供尚书省修缮使用。这三条建议都被唐文宗采纳。临终前仍上述抨击甘露之变后宦官肆虐的现象。
文学
令狐楚才思俊丽,能文工诗,史称“于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他所撰写的《宪宗哀册文》,文辞情致典雅丰美,被文士所推重
。
当时古文家后继乏人,令狐楚遂得以四六文(即骈文)为世所称,被“言文章者以冠”。其骈文“隶事生动,犹得子山(庾信)遗意”(高步瀛《唐宋文举要》),被誉为庾信之后的古文文宗。他的骈文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在当时被公认为三绝。晚年与刘禹锡、白居易唱和酬答的作品很多。
令狐楚于诗长于绝句,与王涯、张仲素同任中书舍人时,号称“三舍人诗”。元人吴师道在《吴礼部诗话》中评价:“武元衡、令狐楚皆以将相之重,声盖一时,其诗宏毅阔远,与灞桥驴子上所得者异矣。”
轶事典故
以文动人
令狐楚文思俊丽,在河东节镇任幕僚时受到器重。唐德宗爱好文学,每次察看从太原府来的奏章,必然能认出令狐楚的手笔,多次赞美不已。后来,河东节度使郑儋因暴病猝逝,没来得及处理身后事。军中一片混乱眼看就要发生兵变。果然一天子夜,一些将士带兵刃挟持令狐楚到军门,诸将环立四周,要他马上起草遗表。于是在白刃环立之中,令狐楚立即起草遗表。再读给众人听后,众人竟感动的痛哭流涕起来,军心大定,灾祸由此平息。从此,令狐楚名声大震。
独奉梓宫
唐宪宗死后,令狐楚担任其山陵使,与百官奉宪宗灵柩往景陵下葬。途中遭遇狂风暴雨,六宫妃嫔与百官都急着躲避,唯有令狐楚守在宪宗灵柩旁,丝毫不为风雨所动。此事被当时在队伍中的宪宗第十三子李怡(即后来的唐宣宗李忱)记在心中。宣宗即位后,仍能记忆起这件事,向宰相白敏中询问这位“颀而髯(指身材高大而多髯)者”的身份。
智平米价
令狐楚守兖州时,正值州中大旱,一时米价飞涨。令狐楚召来衙吏问道:“现在米价多少?”“兖州有多少仓?”“每仓可存放多少米粮?”然后数着手指自言自语说:“现在米价甚高,如果把州中所有仓库中的米按旧价卖出,就可以对付这次大旱的缺粮了。”一旁的随员听到这番话,不久就传遍州内,百姓都知道官府将出售仓米,富商于是争相把所有屯积的米低价卖出,米价迅速跌回合理的价位。
良师益友
秉性刚直
令狐楚神情伟岸,宽厚待人,从来不与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有一次,他正同秘书官谈得起兴,有一位他不愿接触的人无故赶来,他立即阴沉着脸下令撤去酒席,弄得那个人非常难堪。
师友
令狐楚与唐中期的文坛名家多有交往,如同刘禹锡、李商隐、白居易等
。除上述三人外,他还与张籍、姚合、元稹、杨巨源、贾岛、张祜等交游甚密。在交游者中,与刘禹锡、李逢吉、僧人广宣等曾有唱和集传世。
令狐楚在天平节度使任上发现了怀州人李商隐,并传授其骈文技巧,对他极为优待。曾为李商隐结好知贡举的高锴,促成李商隐的登第。事后又举荐李商隐任集贤校理。
从太和三年(829年)令狐楚聘用李商隐作幕僚,到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去世,二人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令狐楚在病危之际,还召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他代为撰写遗表。李商隐的近体诗、骈文均受到令狐楚的影响。
前一篇:[转载]海边
后一篇:[转载]2022年04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