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夏随想
(2023-12-22 16:43:59)
廖春波
春天是嫩绿的,秋天则是黄熟的;夏天是热烈的,冬天则是寒冷的。换言之,如果说青少年是春天,那么晚年就是秋天;如果说壮年是夏天,那么老年就是冬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而复始,人与自然,大抵如此。
现在,人生步入初冬,我的世界开始飘雪,心境发生变化。但冰雪交加,面对冷酷,甚至肃杀,仍洁白无瑕。这便是我,历经沧桑,走过坎坷道路,浑身泥泞不堪,全靠自愈,洁身自好。我不再幼稚,又童心未泯,对一切好奇,却十分理解。宽容是本性,不在乎讥讽,淡泊名利,大隐于市。
我依然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发展。有人认为退休,或退居二线,该颐养天年,鼓动游山玩水,我不这样想,宁愿看书写作,攀登文学高峰,实现新的价值。在我看来,建造一座精神丰碑,对物欲横流的时代,功德无量。
年轻人,别以为我衰老,一无是处,我还有激情呢,充满智慧。一个人既有夏天的热情,又有冬天的理智,才是至真至纯完美状态,无论何种考验,都将迎刃而解。犹如淬火一般,在热与冷中凝固,炼出最好钢铁。难怪谚语讲,人老骨头硬。这硬带软,刚柔相济,老当益壮。
何况,今年隆冬不同寻常,故乡落起倾盆大雨,仿佛重返盛夏时节。冬遇见春,有了岁月;暖遇见冷,就有了雨。哪怕半日的暖冬天气,也有暴雨的突然袭击。随即降温,大雪纷飞。从天晴到落雨到下雪,只是转瞬之间的事情。
许多人困惑不解,早在我预料之中。是啊,谁限定冬天有霜雪无风雨,或者只有小雨而没有大雨。也许这违背常识,可因循守旧观念,就冲破不了吗?须知,在大千世界里,人类对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仅是九牛一毛。尚有不少未知领域,正如人的潜能,是永远挖掘不尽的。
当然,人们也可以选择冬眠,对外界变化退避三舍,像低等动物,昏睡在深土。但生命在于运动,不迎战风霜雨雪,又怎能茁壮成长。纵使在严冬似的老年,也是需要抗御风险的。唯有见多识广,才会从容不迫。
我不肯为冬天难过,更不必因年老发愁。胡髭鬓发渐白,恍若霜降,也拒绝染黑。白与黑,冬与夏,大势所趋,符合潮流。它们不过是一种现象,一段不可缺少的过程。冬雪夏雨,同具魅力。对松竹梅,岁寒三友,另当别论,而普通人,因势利导,便不错了。
寒来暑往,坚持锻炼。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创作也是这样,终究拼意志力。行百里者半九十,切勿以年迈为由,放弃理想和信念。凡事难免失败,文学淘汰率高,江郎才尽,不进则退。暮年和中年,不光是赏景,还奋斗不止。
朋友,当你温酒品茗赏雪时,可曾想见,有人还奔波在长途上,雪夜露宿街头,衣单棉薄,多么渴望温暖。反之,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黄;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所以,换位思考,是必要的。大凡有识之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替天下人忧乐。
冬天怀念夏天,夏天向往冬天,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富贵关爱贫贱,怎么那么难呢。谁能告诉我,世间有多少不平事,要多少代人努力后,才彻底消除,大家的日子好起来。盼冬有夏,夏有冬,春秋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