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狗耳朵包面

(2023-12-14 17:06:28)

狗耳朵包面

廖春波

 

今年春,我所住的街巷,新开一家面馆,店名狗耳朵包面,灯箱广告很明亮,立刻勾起了食欲。可初尝后,大失所望,全然不是儿时的味道,馅儿极小,辣椒油多。服务员说,也可把肉馅儿包大些,但个数少,希望当回头客时提醒。然而,我扫尽兴,再没光顾那家门店了。

小时候,端午吃狗耳朵包面和粽子,已是故乡经年不变的习俗,犹如中秋节,必吃酒米干饭和月饼一样。否则,不叫过节。端午与中秋、春节、清明,属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即使遇瓢泼大雨,外嫁女也赶回娘家,阻挡不断回家的路。而一旦涨端午水,小河沟洪流滚滚,姐妹们望而兴叹,隔山容易隔水难。

大姐、二姐、三姐回家后,阖家团聚,其乐融融。我更对狗耳朵包面等美食,迫不及待,馋涎欲滴。此时,小麦刚收割归仓,母亲筛出好颗粒,在磨坊反复磨细,舀山泉水和面粉,掺红苕粉和鸡蛋,拿擀面杖压成片,浅黄色,薄薄的,韧劲足。随即,从竹林院坝侧的菜园子,采摘韭菜、藠头、葱子、蒜苗、生姜等,在砧板上切碎,搅拌剁烂的腊肉末内。

最高兴的是,全家人围拢,包括父亲、大哥、大嫂、二哥、二嫂等,也洗干净手,站四方桌旁,一边包包面,一边拉家常。我学着包,三姐手把手教我,一根竹筷粘肉馅,放入面皮,只需兜一转一挤,肉嘟嘟包面包好,像狗耳朵,栩栩如生。大姐、二姐心灵手巧,也指点着。她们包得好看,在筲箕里,排列整整齐齐,小狗好奇,恍若碰见同伴,汪汪狂吠。

柴火灶早将一铁锅筒骨汤炖得滚开,捞出骨头,包面下锅便熟了。挥动木勺,盛装一大陶瓷盆,热气腾腾,撒炒芝麻和芫荽,香味十足。我们围桌而坐,趁热吃了一碗又一碗,馅多个大饱满。没调制油辣椒,无酱醋等佐料,仍好吃而实惠。吃过包面,端上粽子,我连声打嗝,也不想尝了。这在饥荒年代,是非常奢侈的。

狗耳朵包面流传家乡一带久矣,不知何时,毗邻的云阳县磐石镇稍作改良,成名小吃。享誉全国,加盟店多,有的偷工减料,馅儿肉少,大部分为蔬菜,只是皮薄,尚保留了原样。我记忆犹新,但父母病逝,三姐亦闯车祸,命丧湖北异乡。光阴似箭,物是人非,准确地讲,物也渐变,不胜唏嘘。

随着老迈,我思念故土故人故物的情愫,日益浓郁。狗耳朵包面维系着亲情,如轻烟似乡愁,与端午节一起萦绕心海。某种程度而言,比粽子还重要,因为粽子和月饼不能当顿吃,狗耳朵包面和酒米干饭果腹。何况,同清明时节雨纷纷相比,端午节的雨水凶猛得多,走在泥泞不堪的山路上,该有多么的艰难而不舍。

有人感叹,当年六毛钱的长途拼命打,QQ火了成就多少爱情,微信火了拆散多少婚姻,现在五百分钟的通话时间,不知打给谁,QQ成了相册,微信成了支付,网络成了寄托,电话为了收快递,短信仅收验证码。以前车马缓慢,一生向一个人奔去,如今飞机高铁,却不知奔向谁。

诚哉斯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乡音
后一篇:小地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