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宗祠记
(2022-05-27 22:57:01)彭氏宗祠记
廖春波
彭氏宗祠又名彭家楼子,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黎明村瓦琢溪三面绝壁的冈峦上,周边似农耕庄园,田环水绕,峰回路转,竹木簇拥,风光绮丽,堪称渝东独秀,隐匿山林的瑰宝。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清乾隆中叶,湖广填四川。先主彭光圭遭连年水灾,无以为生,从武昌府大冶县沿利川孤身入蜀,在万县龙驹、奉节安坪经营餐饮后,辗转至此。在朋友帮扶下,开办酿酒作坊,采卖布匹,娶妻育子,购大户刘姓老屋,才得以安居乐业。三个儿子各有所长,名噪一时。老二彭宗义高大魁梧,持家有道,家境渐丰,最为富有,便出资修建彭氏宗祠。设计巧妙,结构严谨,除遍请能工巧匠外,他读书多的幺儿彭祖河也没少动脑筋。
工程自道光24年(1844)始建,同治3年(1864)竣工,历时20载,耗资巨大,折合白银20万两。现仍保存完整,坐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61平方米,由前门厅、正门厅、享殿、戏楼、天井、城墙、围墙、厢房、箭楼、四角炮楼组成。院中心系石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盔顶塔楼,上三层为木结构,下六层属石砌体,楼通高37米,墙厚1.3米,进深10.5米,可容纳数百人。
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相结合的群体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形制宏大,碑亭斗拱,雕梁画栋,纹饰精美,古朴典雅,俊逸雄奇。它初用于祭祀,酬祖德,报宗功,敦睦族谊,强化宗族凝聚力,继以兴教助学,大办私塾,后成彭氏族人共度乱世的居住场所。
这里曾供祖先牌位,烧香磕头络绎不绝,并传承祖训和家规,违者受罚,也有过琅琅书声与文艺表演,培养本姓族人和乡邻子女,考取武科举人3人、秀才10余人,著名书画家彭聚星、刘安贞、刘孟伉等留下作品20多幅,还防御了土匪强盗,封闭型城堡,枪炮眼密布,能远望报警,门多道而牢固,水源粮草充足,药铺一应俱全,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如今,由于年久失修,尚在排危加固,虽有零星游客,但未全面开放。老屋距宗祠约300米,只剩三座四合院,呈众星拱月之势,亦凋敝,待修复。彭氏第十代传人彭宁长期守护院落。不过,县里已启动民俗文化村建设,加快把张飞庙—彭氏宗祠—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成为旅游环线。最近,我乘车路过,望见脚手架,油菜花盛开,更心驰神往。慕其名,遂为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