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莲村的传说
(2019-04-07 22:18:24)
村以宝莲寺闻名,曾有“水淹金山寺,火烧宝莲寺”之说。始建于宋朝宝庆2年的古寺遗址至今可见,香火断续。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该寺第99个和尚,生于附近大岩洞,后从寺里出走举大事。元朝顺帝元年修建宝莲禅院,因成风水宝地而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到明朝嘉庆11年完善全部设施。为能永存,相继在数百平方公里内的险隘之处设置48道关卡、高岭之上筑起48个寨子,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古城堡群。
寺内供奉佛像神像和菩萨,周围数十公里范围的大道旁、山崖和石壁上雕刻近百尊观音、土地神像。现约20平方公里的寨林历史文化风景区还残存数座庙宇,宝莲寺旁就有观音庙。四方寨是寨林中心,紧邻宝莲禅寺,统领所有寨卡,占地约100亩。远眺地势险要,仅有一个山梁进寨,南北两道寨门,迄今屹立寨墙。此寨曾为明朝瞿式耜部指挥和操练将士的大本营,相传崇祯皇帝的堂弟桂王朱由榔也在这里避难3年。
宝莲寺四方碑外的木鱼包原有朱家祠堂,由清朝武将朱儒纯所建。朱家老屋院子早被拆散,留下题有“皇清待赠待浩”等古墓8座、“待浩夫人”朱母殷氏的圣旨牌坊和朱将军的圣旨牌、望柱。中国保存完好的石立望柱,除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有两根外,就只剩这一根了。牌楼林立,碑刻遍地,还有古炮楼、古楼房等,给寨林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没想到宝莲村竟有古寨、寺庙、古墓群,颇具文物科考价值,只可惜风化严重,字迹残缺不全了。不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14年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特别是2015年7月攻坚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50万元硬化村组路、新建人行和生产便道、修建水池、改造农网和危房、发展晚熟清脆李、养殖肉鸡等。2018年全村建卡贫困户90户、277人,现已脱贫80户、250人,贫困发生率降为1%,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村党支部书记刘春带领下,我和区总工会副主席谭周巍、毕勇、朱文亚以及驻村第一书记骆建明、工作队员陈代琳等一行人走访农户时发现,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男男女女精精神神。据说,区总工会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时,首先就是带领他们打扫好卫生、提振精气神。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彻底改变了贫困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现在,国家推行“厕所革命”,对农户改厕给予适当补助,村民们更是踊跃响应。此外,教育受到普遍重视,贫困子女得到资助。一个贫困户的女孩通过国家减免学杂费、提供生活费、获得奖学金,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读下去,直到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后又留学、定居新西兰,不久前给父母汇款10万元,在乡场上买了一套新房。这给全村人莫大激励,他们狠抓孩子学习,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养成看书习惯。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宝莲村开始真正挖掉穷根。
由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里出现野生昌鹭秘营。我们路过一片苍翠浓密的松树林时,就惊飞数百只大小不等的昌鹭。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觅食直径300公里范围的稻田鱼类。放眼望去,山峦起伏,绿树葱茏,花草锦簇,景色宜人,难怪引来野生动物栖息。野猪也经常出没人迹罕至的黑山谷里。一位年轻的村民组长突发奇想,大胆把发情家猪赶去杂交,所下猪崽在野地养大后,猪肉好香,他称之为香猪。今年,他不仅自家放养20多头,还帮助贫困户发展不少,成功闯出一条脱贫新路。
返城途中,我依然兴奋不已。无论过去和现在,宝莲都在盛产美丽的故事。它们世代相传,反映历史演变,体现人类进步。今天脱贫攻坚的动人事迹,不也就是后人争相传诵的美好传说吗?
(作者系重庆仲裁委仲裁员、万州区司法局调研员、区委巡察组组长,联系电话及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