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碳”新时代碳排放管理专题研修班

(2022-06-29 15:34:27)
标签:

碳排放管理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监测员

碳排放监测工程师

分类: 工程建设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我国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与此同时,重点排放单位作为控排责任主体、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体,做好企业低碳转型、碳管理及碳交易各方面能力储备势在必行。

为增强各地相关人员对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等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强化生态环境履职监管责任,推动企业低碳转型、碳管理及碳交易各方面能力提升,我中心决定举办“双碳”新时代碳排放管理专题研修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相关内容

(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最新政策解读

1.《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解读;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解读;

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解读;

4.《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和《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解读;

5.《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技术指南(试行)》解读;

6.全国各省碳达峰及碳中和相关政策解读。

(二)碳排放核算与碳资产管理及碳市场交易

1.《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2.《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解读;

3.典型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解析与案例分析;

4.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及企业填报管理要求;

5.企业碳资产管理与碳市场交易;

6.碳排放权交易监督管理要点分析;

7.全国碳市场建设与气候投融资。

(三)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作用及开发应用

1.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核算现状及前景;

2.全国碳市场与林业碳汇发展现状;

3.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岩溶等碳汇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潜力分析与开发现状及前景;

4.生态系统碳减排途径及碳汇补偿机制;

5.碳汇项目技术标准体系与开发流程及经典案例解析;

6.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估算。

(四)双碳政策背景下重点行业碳排放管理、监测、核查与减排路径

1.《“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及《“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解读;

2.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监测、核算与核查;

3.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与管控策略;

4.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减排方案制定与规划;

5.先进的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等负排放技术;

6.双碳背景下重点行业碳减排方案及案例介绍;

7.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8.循环经济的发展及碳循环利用技术。

二、培训时间、地点

2022年07月14日-16日      南宁市 (14日全天报到)

2022年08月11日-13日      青岛市 11日全天报到)

(因疫情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授课,费用不变,线上学员2022年可免费参加线下公开课一次。)

三、相关费用

A类:2980元/人   (含筹办、专家等费用)

B类:3980元/人   (含筹办、专家、《碳排放监测员》证书成本费等费用)

C类:5800元/人   (含筹办、专家、《碳排放监测工程师》证书成本费等费用)

四、参加人员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环境科研院所研发与成果转化人员;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地方各级政府、公共机构、低碳试点、碳排放报告、清单编制及碳市场管理相关人员;从事碳排放核算核查的节能、低碳、环保咨询服务机构、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科研单位、高校等支撑机构人员;其他有意向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管理工作的人员。

五、证书申报

参加培训学员,经过培训后,考试合格人员可申请《碳排放监测员》或《碳排放监测工程师》证书。查询网址:http://www.camerhb.org.cn/此证书是岗位聘用、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老师                        

 机:189531598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