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写秋天最好的一首诗,人人都会背,不开心时读一读,瞬间被治愈
(2022-10-10
08:28:37)
白露以后,秋天的脚步更进了。在诗人的笔下,秋有两面。一面是疏林野草,潇潇夜雨,凄瑟冷寂;另一面,却是长空澄明,穗实累累,盎然生机。
比如元曲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
.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比如屈原的《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比如清代诗人赵翼笔下的《野步》,“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一律,都带着浓浓的凄楚与愁绪。
而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笔下,秋,却是全然的另一番景致。
这便是脍炙人口的《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们都悲叹秋天的寂寥、空旷、萧条。而我却要说秋天的美,要远远胜过春日。
君不见,那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一只白鹤陡然冲破层云,便引得我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整首诗气魄雄壮,激越向上,令人只是读一读,都能自胸间生出万丈豪情。但你一定想不到,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刘禹锡正遭遇着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打击。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唐顺宗李诵即位。他重用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吕温、陆质等人,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永贞革新”。然而这次改革,仅仅轰动一时,便很快以失败告终。
新皇宪宗即位,革新主力纷纷被贬,刘禹锡也被贬作朗州司马。这首《秋词》便是写于这个时候。可以说,刘禹锡是在最沉沦落魄的时候,写下了最乐观昂扬的诗句。而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伏笔。被贬朗州以后,他就开始了长达22年之久的贬谪生涯。
同苏轼一样,刘禹锡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同苏轼一样,刘禹锡也被贬到那儿,都能安然适之,安然处之;同苏轼一样,刘禹锡的笔下,也永远洋溢着乐观豁达的心境。
有一次,刘禹锡被贬到了和州。当地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看到刘禹瑒失势贬官,就落井下石,开始处处刁难。最初他说官府里没有空房,只在偏僻的城南辟了几间房,让刘禹锡在那里居住。
房门前是一条宽阔的大江,出行很不便利。刘禹锡只笑笑,然后写了一幅对联贴在大门人:“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看刘禹锡完全不以为意,气得不得了,干脆将刘禹锡
的住房从三间改成一间半。知县心想,这下,我看你还笑得出来。
谁知刘禹锡仍是高高兴兴地搬了进去,看着房前的杨柳依依,他兴致大发,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阴心在京。”
知县恼了,他再次给刘禹锡调换住房。这一次,只有一间斗室,且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如此逼仄的空间,却困不住刘禹锡阔大的心胸。反而正是在这间陋室里,他写下了流传后世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知县再也无计可施。
我们为什么常常不豁达、不快乐?因着我们总是自寻烦恼。为还没发生的事操心,为正在发生的事苦闷不已。 可其实,只要换一种心态,眼前的黑暗,不过是光明到来前的伏笔。
同一个秋天,可以萧瑟,也可以昂扬。全在你用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心态不好,处处皆碰壁;心态好了,万事都顺心。
不能左右天气,不能左右季节,不能左右成败,甚至有时候我们也无法左右人生,无法左右生死。但幸好,我们还能转变自己的心态,还能左右自己的心情。
愿大家都能学会释怀,一念想开,得万般自在!
祝福大家秋日安康,天天快乐!!!
摘抄 诗词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