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金华先生读与评——读梁衡散文《人格在上》

(2022-09-06 09:09:01)

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人格的魅力——读梁衡散文《人格在上》

 转金华先生读与评——读梁衡散文《人格在上》 (2022-09-06 02:54:34)

人格在上/梁衡

 细想,人格这个词是造得很准确的。就像我们写稿子时要按格填字,不能乱,编辑才好改,读者才好看。写诗也是这样,要有格律,只有合了格律才美,才算是诗。那么做人呢?应该说也有一定的格,合起码的格才是正常的人,合乎更高更严的格,便是好人、高人、伟人。做好人难,做伟人更难,好比律诗难写,因为那是一个更高的标准。当然社会上也有不合格的人,就像我们常于报刊上看到一些歪诗,虽然也算是诗,其实并不合格。人的品德分成许多高低不等的格,这便是人格。

我向来觉得人在社会立身有三项资本,或曰三种魅力。一是外貌,包括体格、姿色,这主要来源于先天。二是知识技能和思想,这是靠后天的修炼。三是人格,这完全是一种独立于“貌”与“能”之外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你可以貌相不惊,才智平平,无功可炫,无能可呈,但在人格上却可以卓然而立,楷模万众。精神之力,盖超乎外貌之美和才智之强,别是一种震撼,一种导引与向往。雷锋,论貌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多;论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但他的无私精神、助人品德,现已成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其人格魅力早已驾于万众之上。

人格,既然名格,就是方方正正,于某事某情某理,行有所遵,言有所本,恪守一定尺度分寸,金钱名利诱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而不屈,总是平平静静,按既定的规矩做事,按既定的方向走路。

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人格是信念,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信念既成,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会形成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当我们述说人事,歌颂英雄,甚至亲身感受那些开国元勋,将军元帅,教授学者或者能人强人们的惊人业绩时,其实这种感受中常常有一部分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格魅力将大大超越其人其事本身的意义。毛泽东转战陕北,拄一根柳木棍子,在胡宗南大军的鼻子底下来去的那种从容;周恩来长年日理万机,内挤外压,那种无私无怨的大度;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谏万言,拍案力争的骨气,这些都远远超出他们所为之事的意义而特别爆发出一种精神的冲击波和辐射力。我们还可以由此而上溯到辛亥义士林觉民在狱中与妻写绝笔书的慷慨;戊戌义士谭嗣同坐等清廷来拘捕,愿为变法做流血第一人的自豪;文天祥宁死不叛,丹心万代的正气,等等。这些都是做人之格,他们都是我们民族史上的灿烂明星。就是国外也有如布鲁诺那样宁肯捍卫科学而甘愿被教会处以火刑的英雄。他们的主要业绩仅仅是因为做成了某一件事吗?不是。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具体业绩时过境迁,反倒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他们所昭示的人格力量,人格的光芒却因时日的检验而愈显强大而永远照耀在我们身旁。当我们数典寻祖时,要感谢这一串串巨星为我们划出的精神轨迹。这时我们才真正地感觉到精神变物质是这样的具体,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一部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就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着人格精神的星座。不可想象,当历史长河中缺了这些人格坐标后,就如同缺了许多改朝换代、惊天动地、里程碑式的大事。当我们书写政治史、军事史、科学史,或从事文学创作,记录故事,塑造人物时,我们不该忘掉这一条隐隐存在又熠熠闪光的主线。

事实证明,不但文学是人学,史学也是人学,社会学更是人学。当一个人只靠貌美出众时,他()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名人;当一个人业有所成时,他可能是一位功臣。而当一个人只要在人格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他就是一个好人。这时如果他又能貌压群英,才出于众,他便是一个难得的伟人、圣人。这样的人历史所能奉献给我们的大约几十年或数百年才会有一个。但为人而求全,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最基本的还是先从人格做起,心诚则灵,人人都可以立地成佛,先成为一个在德行上合格的人。

 【读与评】

 读梁衡先生散文《人格在上》,颇有感想。先生说了:“当一个人只靠貌美出众时,他()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名人;当一个人业有所成时,他可能是一位功臣。而当一个人只要在人格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他就是一个好人。”人生在世,不是每个人都能称得上是个好人的。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人”呢?值得每一个人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就是——终身构筑人格魅力。

 人格是什么?本质上来说,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日常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格,而且具有四个特点,稳定性、独特性、统合性和功能性,先天决定的气质加上后天环境影响的性格,加上我们偏向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格。

 在当今社会中,为人处世的基本点就是要具备人格魅力。一个人能够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那么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谁都渴望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和谐融洽的。尤其是青年,更希望与别人友好相处,获得他人的信任、理解和友谊。然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产生取决于交往双方,即一个人不但接受他人,同时还能为他人所接受,相互间的关系才会不断发展。如果大家觉得与某人交往并非是一件顺利的事情,或者对他没有好感,即使他乐于同别人交往,但人们未必接受他。那么,怎样才能讨人喜欢,受人信赖呢?这也涉及他的人格魅力的问题。

 我读过《构筑人格魅力》一书,说莫洛是美国纽约最著名的摩根银行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他那总经理的宝座,使他年收入高达100万美元。他最初不过在一个小法庭做书记员而已,后来他的事业得以如此惊人的发展,究竟靠的是什么法宝作后盾呢?莫洛一生中最重大的一件事就是他博得了大财团摩根的青睬,从而一蹴而就,成为全国瞩目的商业巨子。

 据说摩根挑选莫洛担任这一要职,不仅是因为他在经济界享有盛誉,而且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人格非常高尚的缘故。范登里普出任联邦纽约市银行行长之时,他挑选手下重要的行政助理,首先便是以人格高尚为挑选的重要标准。

 杰弗德便是一个从地位卑微的会计,步步高升,后来任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总经理的例子。他常对人说,他认为“人格”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说:“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人格’是什么,但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全的特性,便是没有人格。人格在一切事业中都极其重要,这是勿庸讳言的。”

 像摩根、范登里普、杰弗德等领袖人物,都非常看重“人格”,认为一个人的最大财产,便是“人格”。

 一位有名的商店经理曾经说: “有些人生来就有与人交往的天性,他们无论对人对己,处世待人,举手投足与言谈行为都很自然得体,毫不费力便能获得他人的注意和喜爱。可有些人便没有这种天赋,他们必须加以努力,才能获得他人的注意和喜爱。但不论是天生的还是努力的,他们的结果,无非是博得他人的善意,而那获得善意的种种途径和方法,便是‘人格’的发展。”

 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获得人们的喜爱和合作。因此。世间凡是智者贤人,常把人格的特征极力地表现出来。

 有的时候,有些人即使与我们偶尔相识,只有一面之交,也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使我们喜悦,这是什么道理呢?他()能打动我们,使我们善待他们,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贺华勃说:“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两情相悦,他给予我们的,犹如芳香给予花儿一样。”

 这种人格,或者是我们看见的他们的目光,或许是我们看见的他们的微笑,或许是我们看见和听到的他们的举止言谈。如果把这些“人格”凑合在一起,我们便得到一个印象,一个结论:就是他们很得别人的喜欢,使别人对他们产生兴趣。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便和他们接近,成为朋友。这过程中,我们的人格也得到了发展,而使我们相悦的他们,也一样。

 因此,可以这样说,这些令我们喜爱的他人身上的“人格”特征,是他人身上放射的一种魅力。许多人,无论他们的相貌是否英俊,都具有这种人格的魅力,具有令人尊敬、爱戴的凝聚力。

 人格魅力的基础还在于人的性格特征。

 第一,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

 第二,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三,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

 第四,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具有上述这些良好性格特征的人,往往是在群体中受欢迎和受倾慕的人,或可称为 “人缘型”的人。

 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人格的魅力,人格分为虚假的人格和本性的人格、艺术的人格,有魅力的人格即是真实的人格。有的人非常圆滑,你说他卑鄙他又不卑鄙,你说他虚伪他又不虚伪,他就是圆滑,他的人格属于艺术人格。具有艺术人格的人肯定没有具有本性人格的人有魅力,而拥有虚假的人格的人迟早都会被人抛弃的。

 如果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他的人格的话,一个人的可悲也在于他的人格。艺术人格的人有时难免要说些谎话,在不影响、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不得不这么说。

 季羡林先生也说过:“我们不要太讨厌假话。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说假话,说很多假话,好些不伤人的假话是艺术。我们每天都说很多实话,那些实话就是力量,敢讲实话是力量的象征,说不伤人的假话是艺术的象征。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假话尽量少说,真话尽量多说,伤人的话坚决不说。如果我在一怒之间说了伤害别人的话,我会主动向对方道歉的。”

 为什么生活中没有人承认自己是伪君子?因为,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准则处事的。在我的心目中,大多数人都是好人。有一次,当我很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结果远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美丽,任何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听带艺术的话。这事让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并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人格魅力是一种人品、能力、情感的综合体现,有这样魅力的人大都能口吐莲花、妙笔生花,你和他相处时间长了会对他产生一种认同、信服和崇拜,这样的人是人中的蛟龙,他的智商和情商都是一流的,知道怎样为官,更懂得怎样为人,假如你和他相处不需提防,不怕穿小鞋,他有睿智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你的小肚鸡肠他能宽容,你的虚情假意他洞察入微,使你不能、不敢、不想对他有二心,这样的人你可托付一切!你和他不在距离的远近,而在心的靠近。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面对现实,把握现在,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方能有所作为。懂得自尊、懂得尊重,就会有这种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