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教我翻红薯藤
(2022-08-06 09:30:56)父亲教我翻红薯藤
王焕淼
日子过得真快,父亲教我翻红薯藤的往事,转眼就过去了67年!
前天洗当蔬菜吃的红薯叶(上世纪50年代红薯藤、叶是猪饲料,人不吃)时,父亲的身影就闪现在我的眼前一一记忆的“闸门” 瞬间洞开。那是1955年,我十岁,还在澧县大堰垱镇垱市完小(白阳寺)读六年级。他50不到,正当壮年,身材瘦削,但精气神十足。
那天清早,父亲把我从睡梦中叫起,胡乱擦把脸后,跟着他出门。他健步如飞前面走,我一路小跑后面跟。经小学(我家住学校隔壁),出西街口,走一段羊肠小道,过公路后,父亲稍稍停顿等候,待我气喘吁吁来到他的身边,他慈祥地拍拍我的后背说:“先喘口气,再跟我爬山。”
父子俩爬到多宝寺半山腰,望见一块石碑巍然屹立。父亲边说边带我走到碑前,介绍道,这是1949年的南下干部、大堰垱镇税务所长边境(又名边振严,辽宁省辽阳县人)的坟墓。墓碑上铭刻着“边境烈士永垂不朽!”父子俩肃立、致敬。自此,身边的英雄、烈士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也才有了2018年1月18日致信全国人大常委XXX,4月25日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时,他代表32万“援越抗美”将士就“完善牺牲埋葬国外烈士、抚恤遗属”问题作了发言,引起重视,此是后话。
据《澧县志》(梅湘林提供)载:1950年边境出任大堰垱镇税务所长时,澧县的社会环境恶劣,残余土匪四出活动,到处破坏征粮、征税和支前工作。为巩固新解放区,边境带领5名税务干部,身带武器,一面配合部队剿匪,一面坚持征粮、征税。他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为打击偷税不法分子,常带税务干部跟踪追击,几天几夜不睡觉。边境性情刚直,作风正派,大公无私,团结同志,爱护群众且机智勇敢,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每遇危险,他总是能够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1952年7月山洪暴发,大堰垱区水泗乡熊家湾公路被涔河洪水冲溃并倒灌澧阳平原,严重威胁几万亩良田和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边境和区政府人员一道,带领群众与洪水搏斗几天几夜,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肯离开战斗岗位。最后,年仅28岁的边境,光荣牺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距边所长墓不远处,即是我父亲租种的4垅红薯地。迎着初升的朝阳,但见满沟满垅的红薯藤郁郁葱葱,颜色鲜艳,有红有绿,像地毯一样铺满了半山腰。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红薯藤每片叶面边沿,都挂着亮晶晶的露珠,在朝阳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立体感特强。微风轻轻刮来,露珠似眼泪纷纷扬扬飘洒,场景胜过梦境一般……
“工作”正式开始前,父亲边示范边解说为什么要翻红薯藤?解开了我认为 “好好生生的植物凭什么要翻它个稀巴烂”的疑问。我亲眼所见,这满沟红薯藤被父亲的粗壮双手翻上垅,藤条布满了嫩生生的白芽。父亲说,这白芽会分散主蔸上的营养,让红薯长不大,再好看的藤子也代替不了好吃的东西啊!父亲深入浅出的演译,说明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一一任何时候,都必须为获得丰收而付出艰辛的努力。
父亲手脚麻利,动作飞快。只见他身子下蹲、两腿岔开、双手并用,左右开弓,将躺在沟里的藤蔓轻轻一扯,藤蔓随着他的双手服服帖帖地睡在了垅上。之后,他还用力压了压。我依“葫芦画瓢”,身子下蹲、两腿岔开,头去腰不来的样子,藤蔓好像认得人,一点都不听我的指挥。要么扯不整齐,要么放不上垅,或者刚放上去又滚了下来,我自己都有点厌烦我自己了。不觉间,心里竟产生了对父亲的埋怨:“人家张运河(邻居,小学同学)还在撒刁,我却到山上劳动,太不公平了。”父亲见状,跑过来帮忙,劝我不要着急:“你还小,力气不够,慢慢来。”看着满头大汗的父亲,听到他充满父爱的温馨话语,我心里的怨气早就飞到九霄云外……
父亲闷声不响,不停顿地在前面扯、拉、翻、堆、压,继续翻着红薯藤。我则像充了气的皮球,劲鼓鼓地跟着亦步亦趋前行。父子俩你追我赶,4垅红薯藤,父子俩整整一个上午的辛勤劳作,才完成了任务一一父亲翻了3垅半还多,我只翻了区区半垅不到。
山下早就炊烟袅袅,有的人家已高声叫唤娃儿回来吃饭了。在这种氛围里,我的肚子更是饿得“咕咕叫”了。父亲瞧见我手上的血泡,轻轻地抚摸几下后,默默地扶着我下山。我虽然累,但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中描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画面,仍跟着我不停地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