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昌塔”位于威远县小河镇葡萄村和碾子村交界处,地名为五童垇,此处是原来复立乡和富强乡两乡地域分界处。“文昌塔”在全国还较多,但在回龙场及周边仅此一座。
“文昌塔”修建于清代晚期咸丰元年(1851)二月吉日。“文昌塔”,又称文风塔、文峰塔、文笔塔,是古代常用的法器。古人非常重视“文昌”,一般“文昌塔”有五层、七层、九层,最大的有十三层,层数越高催文威力就更大。文昌即是“文曲星”或“文星”也有称“文昌帝君”的。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有文昌塔的地方,读书人的头脑敏捷、思维发达,也就是利于读书,考取功名,顾名思义,就是旺文。
五童垇文昌塔,当时称为(文炉、文库),高6米,建有五层,二、三、四层刻有捐修功德、劝善文、文字来历渊源等,因石质风化,很多文字模糊不清。主要记述曾得勝老先生(秀才)七试不成(七试不第),自己思究原因,只因打枪伤飞鸟过多,八十四岁的曾老先生反思悔过,搏其余力,自筹金钱善修“文昌塔”,以净化自己伤鸟之过,再者,期望“文星”助力于乡邻学子,能考试及第,以求达到自己办私塾、出资修塔的夙愿。曾老先生晚年办私塾,在启蒙童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教化、善化童子不伤飞禽走兽,不做歹毒过余之事。文昌塔整座塔中空,第四层佛门两边各雕刻一花瓶,花瓶内插一牡丹花,寓意“富贵平安。”上层留有装饰出烟孔,祭拜进香者在二层“惜字库”烧香许愿,以求实现祭拜者愿望。
乡人为纪念曾老先生的善举,把镇塔垇脊处取名曰“五童垇”,因老先生教书童子较多,古有“五子十童”之说,故名“五童垇”,此垇脊也因此而得名。
林培安写於回龙
2020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