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虞美人》教学设计

(2021-04-15 09:54:35)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分类: 教学研究

《虞美人》    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授课人:邵老师

教材分析:

《虞美人》是部编版教科书必修上单元古诗词诵读中的第篇。“因声求气”是在诗词朗读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融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虞美人》 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学习本课是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李煜的词积累较少,对李煜了解甚少,且现代的生活已经失去了诗词流行时期的语言氛围和文化环境,所以学生很难去体味诗歌的“韵味”,缺乏一定的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 他们在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诵读的要领: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李煜词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并在对诗词语言品析的过程中把握其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沉巨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文本,鉴赏李煜词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难点: 把握艺术技巧,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引导法朗读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展示图片(虞美人),引入词牌的来源和李煜的“绝命词”。

1.师生共同复习词的知识。

2.了解李煜走进李煜

二、朗读课文

(欣赏音韵美)

知人论世识作者

姓名:李煜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  词人

信仰:佛教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因声求气诵词韵:

1.把握节奏韵脚、平仄、轻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找出韵脚: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两次换韵

3.学生齐读课文

 

 

1.学生根据注释,了解作者,介绍作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学生阅读课文,找准节奏,找出韵脚。

 

4. 配乐朗诵,学生个读

 

 

5、师生齐读。

三、研读课文,鉴赏情感美、手法美

 

品读词语探其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愁”在何处?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异国他乡的“春花秋月”是对他这个亡国之君来说是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和心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指什么呢?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小楼”和“又”有什么含义?

    “小楼”自然指作者被囚禁的地方,“又”点明时间,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相见欢

       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孤独、寂寞、凄冷、处于深深的故国之思、离家之痛中。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古代诗词中“月亮”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你还能想出相关的诗句吗?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只是朱颜改”一句中,哪些东西改变了?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地位改变:一国之尊:尊贵——阶下囚:卑贱

生活改变: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窘迫不堪

心情改变:快乐、幸福——羞辱、悲痛  

细读词句辨手法: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哪里?

这两句使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明手法)词人用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来比喻愁,“一江”写出了愁思之多;“向东流”写出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析运用)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的情感。(点 效果)

出与愁”有关的诗句

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 对比。

永恒的春花秋月        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到来的东风         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已改的“朱颜”

不变外物             巨变的“人事”                 

 

1. 学生合作,找出本词中的关键词语,探究作者内心愁苦的来源

 

 

 

 

 

 

2. 结合李煜的作品,群文阅读,验证作者的真实情感。

 

学生可以不按顺序,从自己的欣赏角度和顺序进行

 

 

 

 

 

 

 

 

 

3. 复习“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内涵。

 

 

 

 

 

 

 

 

 

 

 

 

 

 

 

 

 

 

 

 

4. 分析比喻、对比等手法在这首词中的运用,链接高考,积累答题技巧。

 

 

 

四、拓展延伸

 赤子之心终不渝

    李煜不顾一切,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全词字字浸血,发自肺腑。李煜也为此付出了生命。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国 缪塞尔

               

明确李煜词风和性格特质,他对清代的大词人纳兰性德有着深刻的影响。

五、创造美文

牛刀小试写心愁

 

《诗经 静女》写出了男子对约会女子“爱而不见”的极度思念;《涉江采芙蓉》写出了汉代士子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虞美人》写出了李煜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悔恨------

   请你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表达思念家乡、家人、初中母校等情感的文字。

要求:体裁不限,可韵文可散文,也可填词作诗,要写真情实感。

 

 

课堂展示

 

 

背诵本词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课下阅读《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煜的部分内容。

七.板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