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默耕工作室
默耕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76
  • 关注人气: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原分析法”在古诗词鉴赏中的运用

(2020-05-08 08:04:58)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分类: 教学研究

还原分析法在古诗词鉴赏中的运用

         陈勇

鉴赏分析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知人论世法、关键词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词语替代法、角色体验法等。这些方法都很实用,操作性也很强,但都显得很传统,缺少新意或者说未必真正切入文本去分析,从而显得很肤浅,浮于表面。那么,有没有一种分析方法能仅凭语言文字的接触,就能切中古诗词的肯綮,深入其内核,从而完成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剖析呢?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当代学者、语文研究专家孙绍振先生在他的《名作细读》中提出一种分析文本的方法:还原分析法。但他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界定。笔者经过思考,归纳后,把这种方法概括为:还原分析法是一种将对分析的文本内容,把他还原到与之相对的层面,使其矛盾性或差异性明确呈现出来,有利于鉴赏者理解分析的鉴赏方法。这种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找矛盾,找差异,有了矛盾,才有分析的方向和根据。这种分析方法完全可以应用到古诗词的鉴赏中,下面,我将运用此种方法来分析几首经典的诗词作品,以期为语文教育同仁提供借鉴。

比如:高中的老师和学生都熟知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有两句名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并且都认为是千古佳句,但到底好在哪里,未必说的明白。其实,用“还原分析法”就可以把它解释清楚。“还原分析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找到矛盾。我们先把这句“今宵酒醒何处”还原成“昨夜酒醉何处”,诸多矛盾就明显呈现出来了。酒醒是因为酒醉,但作者偏不写酒醉,而是故意省略,这也是不写之写或者叫虚写,但饮酒之举在上阕“都门帐饮无绪”中已有交代;“对长亭晚”也点出是昨天饮酒的具体时间。因此,鉴赏者可以进行想象昨夜酒醉的时间之长和原因。“晓风残月”说明醉了一夜;“何处”见出饮酒之酣,酒醒后尚不知哪里;“杨柳岸”点出地点,不是室内,而是室外,清秋之冷,尚不觉夜寒,可见醉酒之程度。这一切都让读者思考:作者为何而醉?因为离别。可见他和离别的人不是一般的关系,如此大醉,不仅点出感情强烈,而且完全任性。柳永之醉是文人之醉,他把“杨柳”、“晓风”、“残月”三个细节转化成诗意的画幅,可见他的洒脱和自如。

再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名句,老师和学生反复吟咏,都感到这两句很有气势,也很优美,但又说不出它具体“美”在哪里?我们还用“还原分析法”来尝试解读。首先,将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还原成“君不见黄河之水地上来”,这是大实话,没有什么诗意,那为什么说成“天上来”就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冲击呢?如果读者有这样的思考,那么也就把分析的方向和根据找出来了。其实这个问题还得回到具体的意象“黄河”上来,“黄河”有什么特点?奔腾汹涌,不可阻挡。这些都是自然景观的形象描绘,还不能叫“意象”。只有这种气势和作者心中的豪迈情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时,感情冲击了感觉,把“天上来”的虚拟、想象激发了出来,完成了诗人情感和想象的强烈碰撞,交汇处一支雄壮昂扬的心灵之歌。“天上来”不仅是眼睛的体察,而且是精神的高度。李白非常擅长用宇宙的浩瀚来展现精神高度,他的很多描山摹水的诗作就是证据,因此,这两句的妙处就在于诗人把客观的宏伟和主观的精神气度在想象中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为读者又创造出了一个崭新、阔大的文学世界。

又如:李白的名作《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佳句。可有人就对此提出过长江上应该是千帆竞发,不可能只有一条船,为何诗中只写了一条的疑问。这个问题用“还原分析法”依然可以阐明。

“孤帆”的对立面是“千帆”,江面上不可能只有一条船,但李白送孟浩然只关注、定格在朋友离去的那只船,一个“孤”字写出了从此以后,你我都要孤单地思念对方了,表面上写船,实地里是写情。“远”的对立面是“近”,离别时,船在江边,自然是近在咫尺,但作者不写如何离别,连叮咛嘱咐的丁点话语也不见,但读者自然会意,这也是不写之写,任由读者自由驰骋想象。离开后,李白紧紧追随船帆,本来距离自己近的孤帆自然渐渐远去,变成影子,但那双不舍的眼睛却还在眺望,一切都成了远影。“尽”的对立面是“不尽”,李白由眺望到远影,再到尽,这说明李白的那双不舍之眼一直都在关注朋友孟浩然的,即一直看到帆影消失还在看,不忍离去。“孤帆”、“碧空”和送人的场景都成了不朽的图景,但景象之外的目光更是从追随到固定,在这个过程中,贯穿的自然是情,因此,这一句也就使用了情寓景中,融情于景的手法。孤帆不见,朋友远去,已见深情,可作者依然不回。小船已逝,江流可观,一个“唯”字,写尽了李白盯着那一片空空流水的黯然神伤,此句以景结情,有力地深化了离别的情愫和本诗送别的主题。因此,我们通过“还原分析法”,很好的把字面以外情语给还原出来了。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笔者只是通过以上三个实例,为教师和同学们演示出了用“还原分析法”分析古诗词的一般操作过程。不过要特别指出,“还原分析法”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古诗词分析,因为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找到矛盾点或差异性,否则,将无法运用此种方法去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