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2019-05-21 07:20:28)
标签:
教育文化育儿 |
分类: 高考试卷 |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宵遁。”帝颔之,遂下洽狱。明年四月,洽竟瘐死。寻论罪,复坐大辟。洽清修伉直,雅负时望,而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遵化陷,再日始得报,帝怒其侦探不明,又以廷臣玩祗,拟用重典,故于洽不少贷。厥后都城复三被兵,枢臣咸获免,人多为洽惜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
C、任丘是地点名词作宾语,应断开,服阕,指丧期结束,属于时间状语应断开,它与“服除”同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敕,专指皇帝自上而下的命令诏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诬告,最终被判处大辟之罪,人们后来都很同情他。
D、最终被判处大辟之罪,人们后来都很同情他,人们同情他是因为“厥后都城复三被兵,枢臣咸获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施行,希望对国家经济有所裨益。
(2)
(2)王洽品行高洁,为人刚正,当时很有声望,但是应对事变并不是他的长处。突然
遭遇重大变故,因为时局艰难而被罢黜。
(语意通顺给1分,译出“清修”“雅负”“骤”“见绌”各得1分。)
渡白沟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诗歌译文:我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渡过白沟,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
战国时燕、赵疆域以此界分,自宋代与辽金对峙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
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只有落日残照下孤零零的城堡和南飞的孤雁。
与自己相知及交游的朋友多已离去,我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无处倾诉。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白沟即拒马河,北宋和辽国曾有"白沟议和",并以此为界,故又名界河。这首诗是诗人途经白沟时感慨而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开头两句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旅途路线。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渡过白沟,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蓟门即蓟丘,在当时大都,古代不少诗人,如陈子昂、高适等都曾在此慷慨悲歌,怀古吊今。刘因由蓟门返家。由于白沟所包含的特殊历史问题,自然很容易触发起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无边遐想:兴衰、治乱、荣辱、兴亡、华夷之别……使诗人怀古伤今,心潮滚滚,悲愤难平。寥廓萧瑟的霜天,寒碧呜咽的河水,仿佛也带着历史耻辱的印记,与诗人一起产生了悲愁满腔的共鸣。在这苍茫的秋水长天,寒凝大地的虚空中,羁旅行役、匹马风尘的诗人,是何等的孤独寂寞。"蓟门"、"白沟"、"霜落"、"水天愁"、"匹马"等意象,构成了一种苍凉肃杀的境界、凝重压抑的氛围。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唐时所设军事地理单位,以驻守人员之多寡分为上、中、下三镇,这里以上镇泛指边界,中州泛指中原。这两句极为含蓄,但又高度概括地透露出"水天愁"的原因所在:这里从战国时的燕赵,到唐宋盛世,一直是北方军事重镇。汉代李广,晋代刘琨,唐代张守硅,后周郭荣等人,都曾在这一带抗击匈奴、奚、契丹等外族的入侵,为华夏民族建立了保卫边疆的不朽功勋。自宋代与辽金对峙,这里既是两国的边界,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一个"异"字,含蓄地表露了诗人华夷之别的思想。可现在,华夏沦丧,蒙古入主中原,这里已成为元朝的畿辅腹地,华夷之大防不复存在了,令诗人感到"水天愁"。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和首两句一样,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雁南飞,茫茫旷古之思,秋容古淡之景,诗人孤身独骑,遐思渺渺,羁旅风尘,恨无知音,恰似孤雁飘零,何处归宿。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孤独惆怅。所以结尾两句顺承此意:"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天下有名于时,与自己相知及交游的朋友,或逝或隐,多已离去,自己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亦无处倾诉,元人知晓自己的心曲了。"凋落"、"孤独"尽发悲凉凄怆之情,颇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胸臆。
整首诗将怀古伤今与个人的身世之感自然地联结在一起,既有历史的深远感,又有现实的寂寥感,首联和颈联皆写景,但景中寓情,颔联和尾联抒情,前者抒国家民族之情,故含蓄幽远;后者写个人身世之情,故淋漓酣畅。而国家民族与个人身世,又有因果内在联系,很好地烘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刘因诗学唐,诗句凝炼,颇有杜诗的沉郁苍劲之风。这首诗颇能体现这一特征,给人一种悲壮之美。
15.
考点: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1. 触景悲秋之愁。诗人看到蓟门飞霜、落日秋雁,生发了悲秋之愁。2.羁旅独行之愁。
诗人单人匹马,冒着寒冷渡过宋辽分野的白沟河。3.怀念故国之愁。眼前已是异域他乡的风
景,由辽金故地想到了宋朝的灭亡。4.知音难觅之愁。四海之内的抗元名士,本是自己的知
己,却己半数亡故,自己也不知道将要投奔何处。(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让高高在卜的故宫可以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与大众接触,文物不再“冷”。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阿尔法蛋这个科技界实力萌宠为故宫注入新鲜血液,该节目展现出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气质
B、考点:句子衔接。注意主语的一致性,根据句意主语应为“阿尔法蛋”。
20.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鄙校“庐风国学社”创立于2008年,“博学慎思笃行”的社训流传至今。我们志在搭建践行传统文化的台子,鼎力组织了“晨读”和“文化交流会”等精品活动。欢迎学弟学妹们拔冗报名,携手徜徉于国学的天地
考点:语言得体,考虑谦敬,语体,原则,不得改变原意。
示例:“鄙校”改为“本校”或“我校”;“流传”改为“沿用”或“传承”;“台子”改
为“平台”;“鼎力”改为“全力”;“拨冗”改为“积极”或“踊跃”等。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环抱巢湖
考点:仿写句子的创新题型,要考虑句子的形式和词语的搭配顺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作文解析:材料一主要列举了“认真的崩溃”的表现,从文字的字里行间中可以感受出这种人生观存在的问题。它明确地折射出现在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极端错位和些许的某种诉求,他们太过讲究自我的利益。不太顾及为他人和国家利益的考虑,这显然对国家民族的发展不利。年轻人追求自我,活出个性,无可厚非,但也要心怀祖国、民族大义和社会担当,因此,要拒绝摒除佛系的错误思想。
材料二主要介绍了“996”现象。这种工作方式太过“忘我”,而缺失了活出自我的真风采,也是现在青年所鄙弃的;因此,这种加班文化也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