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答出古诗鉴赏“炼字题”中的表达效果
(2018-12-04 18:44:07)
标签:
教育文化育儿 |
分类: 学习方法 |
如何准确答出古诗鉴赏“炼字题”中的表达效果
“炼字题”是古诗鉴赏中较为常见的题型,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难点,它属于古诗鉴赏中语言的考点。想必很多老师都为学生总结了答题的“三步走”方法,这里不再啰嗦,我想谈一谈“炼字”的第三步,即“说效果”中的效果。很多学生对此未必能答出重点,当然这可能跟他们的鉴赏能力有关,需要后天的培养和练习,但是,作为老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思考的抓手和支架,使之少走弯路或歧路。
总的来说,炼字的效果无外乎有两大点思考的方向:一、写景角度;二、写人角度。再细分为5个小角度1、从描写角度,2、从造境角度,3、从写人角度4、从抒情角度,5、从艺术角度。再进一步归纳,我们会发现,描写、造境、抒情、艺术是属于写景方面的,也就是,如果炼字题中的诗句为写景句,那么你就要考虑以上四个小方面;而写人、抒情、艺术则属于写人角度,如果炼字题中的诗句为写人句,那么你就要考虑以上三个小方面。以上说的都比较笼统,下面我具体谈一下。
1、描写角度,要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的特点、形象、状态方面的作用。比如《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里的“泻”字就突出了月光的动态美感以及从上而下的状态。再比如:2017年山东高考“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这道题明白地告诉考生要从景物特征的角度,也就是描写的角度答题。考生很容易答出二字的表达效果:“斗”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造境角度,要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诸如:清新明丽、恬淡幽静、热烈欢快、清冷孤寂、悲凉萧瑟、气势宏大、雄浑壮阔等等。宋朝的红杏尚书宋祁曾有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有如下评语,“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所谓境界,即从造境的角度得来。可以说,宋祁把春天的活泼热烈,生机盎然的境界通过一“闹”字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再比如:2015年湖北高考“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荒”“瘦”二字就营造了一种荒凉和瘦瘠的凄清景象。
3、抒情角度,要分析该字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即表达作者的情感。比如:2015年湖北高考“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中“荒”“瘦”二字就寄寓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自己被贬的失意和不快。再比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也能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就深深地传达出作者在盼望归家时从希望到失望的无限怅惘之情。
4、艺术角度,要分析该字的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也就是说,所炼之字使用了艺术手法,考生要分析其技巧上的效果。比如:杨万里的《东山晴后雪》中的“软红光里涌银山”,其中的“软”“涌”的效果,就可以结合手法分析,“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的写出了夕阳余辉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的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绮丽景象.二字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写人角度,要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即要点出刻画了诗人或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心理特点,这一点就是专门针对写人的诗句中而进行的分析。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往往取酒还独倾”中的“倾”字,作者不用倒,饮、酌、品、喝等等词语,那是因为,倒,粗俗,不押韵;饮和喝,表情力度不够,喝,太平淡;品、酌,不合诗人心境。故“倾”字写出诗人内心的压抑、孤独、痛苦、无人理解,借酒浇愁,一杯接一杯地独自往往嘴里倒酒的情形;该字形象地塑造了一个被贬江州,内心郁闷,借酒浇愁的的诗人形象。
最后,炼字效果套路答法,总结如下:1、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某某景物的特点或状态。
吴均
王孙重别离,置酒峰之畿。
逶迤川上草,参差涧里薇。
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萤飞。
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
赏析“轻云纫远岫”中“纫”字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