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军产散文阅读策略16:反复出现句子的作用

(2019-03-03 23:05:25)
标签:

散文阅读

教学策略

分类: 教学论坛

反复出现句子的作用

渭南高级中学张军产省级名师工作室http://blog.sina.com.cn/u/6489091438

散文作品中总会有一些特殊段落,即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如反复出现句子。高考命题常会就反复出现句子的作用设题。

一、考情回顾

1.(2016·浙江卷)何家槐的《母亲》: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2.朱鸿的《故乡难言》:本文首尾文字完全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2014·天津卷)洪丽丽的《枣香醉人》: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4.冰心的《一日的春光》:“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二、考情分析

散文中,能反复出现的句子一般情况下与文章的主旨有很大关系,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和结构仔细分析。

1.反复出现句子的作用:

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2.考查方式:

以简答题、选择题或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如(2016·浙江卷)何家槐的《母亲》: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三、学情回顾

反复出现的句子如,《记念刘和珍君》在文章的“一、二”两节中,有两处写到“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一处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为了寄托自己对刘和珍的哀思,接下来连用两个“只能如此而已”,是说明自己的悲愤感情是文章所倾诉不了的,但也只能用文字来纪念。这种反复回荡的语言,正反映出鲁迅先生悲愤之强烈。第二处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对黑暗社会下还活着的人来说的,是为了要揭露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为了让国人不忘记这血的教训。“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反复出现,突出了文章主旨、强化了悲愤的感情,交代了文章的线索。

富尔格姆的《信条》最后一句反复强调“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四、解题指导

例如,(2016·浙江卷)何家槐的《母亲》: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第一次对话)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是的,阿南婶!”……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虽则没有谁阻止。

(第二次对话)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自然看见了,阿南婶!”……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虽则没有谁阻止。

(第二次对话)“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是的,阿南婶!”……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虽则没有谁阻止。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这种题型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结构上,母亲和行人的对话”贯穿全文;内容上,要看“母亲和行人的对话”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对塑造母亲形象有什么意义。

组织答案:同样写看火车,内容有变化,在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反映了母亲向往又犹疑的复杂心理;询问的不厌其烦与回答的不胜其烦形式对照,丰富了母亲的形象。

又如,朱鸿的《故乡难言》:本文首尾文字完全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首)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尾)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解析:文章的难言既有对故乡深厚文化积淀的一言难尽,也有对故乡未来发展的难以预料,但对于故乡,作者是热爱的、关心的,故乡一直被作者装在心里,原因除了祖先遗留的记号,还有作为一个文人心中不能割舍的品格,故乡难言在细微,难言在积淀,难言在割舍不下。

组织答案:运用反复的手法,首尾对照,凸显作者的故乡情结;进一步强化作者保护原生态少陵原的道义和责任。

再如,(2014·天津卷)洪丽丽的《枣香醉人》: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可从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句子含意等方面着手。接连三句“一年又一年”,形成排比、反复,感慨时间的流逝,写出爷爷奶奶的日夜操劳和渐渐衰老。爷爷奶奶和枣树相衬托,有一种感伤之情。

答案:画线语句运用排比、反复、衬托等手法,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情感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感叹之情。

还如,冰心的《一日的春光》:“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第一次)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第二次)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春天了。

解析:“我不信了春天”这句话反复出现在寻春不见春之后,自然而然突出了作者对春天迟迟不来的怨恨之心,这就为下文写美妙的“一日的春光”作了充分的铺垫,使喜爱与赞美“一日的春光”之情更强烈,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组织答案: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已经远隐。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下文“一日的春光”。

五、 总结感悟

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