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军产:(第21问)高中语文备考策略·怎样辨析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

(2018-06-17 21:15:58)
标签:

文言实词

辨析

分类: 教学论坛

怎样辨析同复词和偏义复词

渭南高级中学   张军产省级名师工作室网址:http://blog.sina.com.cn/u/6489091438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般是一个字一个词;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合成词)为主,两个字一个词。但古代汉语中也有特殊现象,存在少量双音节词(复词),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就是较典型的两类词。

一、什么是同义复词?

由两个意义相同的语素构成,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双音节词(也叫复合词或复词),叫做同义复词,即词义相同的双音节词叫做同义复词。

如:“根本”中的“根”和“本”都是指“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讥谤”中的“讥”

“谤”都是“批评”的意思;“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指“学校”,意义相同。

二、什么是偏义复词?

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关的语素构成,在特定的语境中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的双音节词(也叫复合词或复词),叫做偏义复词,即词义偏在一方的双音节词就叫偏义复词。

如:“昼夜勤作息”中的“作息”,本义是劳作和休息,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在语境中偏在“作”,“息”是衬字,指刘兰芝很辛苦;“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入”,本义是出去和进来,在语境中偏在“入”,指刘邦入关后严加防守,不让“他盗”进关;“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的“巷陌”,本义是巷子和道路,在语境中偏指“巷”,指巷子。“此诚存亡之秋也”中的“存亡”,本义指生存与衰亡,在语境中与“危急”对应,偏在“亡”,用以强调蜀汉所处的艰难形势。

三、怎样辨析同意复词和偏义复词?

相同点:都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双音节词(合成词或者叫复词)。

不同点:构成同义复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同;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关,且词义偏在一方。

如何辨析

第一、要弄清两个语素的构成方式——意义相同的是同意复词;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关的是偏义复词。

第二、要结合语境推断。

文言文中的同意复词实际上是同意复用,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疲”与“敝”意义相近,都是“疲劳”的意思。

偏义复词具有临时、动态、借用的性质,一定要借助语境推断。如“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去”中的"车骑",结合下句可以推知词义偏在“车”。

四、注意“同义词连用”与偏义复词的区别

“同义词连用”与偏义复词很相似,要注意区分。“同义词连用”时,每一个实词的意义都有所保留;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失去了意义。如:

“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中的“寒暑”,意义偏在“寒”,是偏义复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两个同义词连用。

偏义复词举例: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在“去”,离去。

3、曾不吝情去留  “去”和 “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4、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偏义在“钟”,“罄”是衬字。

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7、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8、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9、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10、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1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12、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13、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

14、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    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15、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16、去来江口守空船                  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7、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18、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19、死生,昼夜事也              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20、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21、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