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产:“词类活用”教学设计
(2018-04-26 21:36:08)
标签:
词类活用教学设计 |
分类: 精品课程 |
“词类活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活用?
二、什么是词类活用?
三、怎样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四、怎样辨析词类活用现象?
五、怎样翻译活用实词?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活用?
临时的灵活运用。(临时指定班长,刘邦拜执戟郎韩信为大将军,请陌生人帮忙叫声师傅等)
二、什么是词类活用?
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叫做词类活用。
三、怎样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普遍存在,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特点,临时具有某种新的语法功能,是一种临时的灵活运用现象,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不适用了。
四、怎样辨析词类活用?
找规律,析特点,根据语法准确判断。
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我们要做的就是“找规律,析特点,根据语法准确判断词类活用现象”,把它翻译成合乎现代汉语习惯的说法。
五、怎样翻译活用词?
要把活用词翻译到位,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
找规律,析特点,根据语法准确判断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处于状语的位置,具有状语的特征。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要译出词义和状语的特征。
(二)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具有动词的特征。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要译出词义和动词的特征。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带宾语,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汗牛充栋”中的“汗”,就是“使……出汗”的意思。要译出词义和使动用法的特征。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把宾语当做什么(或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把他当做老师)的意思。要译出词义和意动用法的特征。
1.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规律和特点。
(1)东犬西吠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
(4)而相如廷叱之
规律和特点:处于状语位置的名词活用为状语(状语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具有状语的语法功能。
2.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和特点。
(1)至于君不君,臣不臣:
第二个“君”“臣”
二月草已芽: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规律和特点: 处于谓语动词位置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2)
左右欲刃相如:刃
云青青兮欲雨: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
规律和特点:处于谓语动词位置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前有能愿动词“能”“得”“欲”等),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
(3)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
规律和特点:处于谓语动词位置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前有主语或后接介词结构),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
(4)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衣、怀
范增数目项王:目(给项王使眼色)
籍吏民,封府库:
规律和特点:处于谓语动词位置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后带宾语),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
(5)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梦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
客逾庖而宴: 宴
规律和特点:“而”是不能连接名词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名词的前后如果有了连词“而”,就表示连动关系,说明名词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活用为动词 ,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
3.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词,并试着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生死而肉骨:肉(使死的人活下来,使骨头长出肉)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把……当做粪土)
先破秦入关中者王之:王(让……称王)
孟尝君客我:客(以我为客,把我当作客人)
规律和特点:表示行动上使宾语怎么样的是使动用法,表示意念上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是意动用法。要译出词义和各自的特征。
二、动词活用
(一)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处于名词的位置;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要译出词义和名词的特征。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要译出词义和使动用法的特征。
(三)动词的为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表示为了宾语而怎么样的意思。
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的意思,要译出词义和为动用法的特征。
活学活用
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的词,并试着找出动词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
(2)外连横而斗诸侯:斗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
(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使之归)。
(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死(为国家而死)
规律和特点:处于名词位置(主语或宾语)的动词活用为名词,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动词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表示为了宾语而怎么样的意思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要译出词义和各自的特征。
三、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处于名词位置,具有名词的特征。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的意思,要译出词义和名词的特征。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处于谓语动词位置,具有动词的特征。
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就是“走到尽头”的意思,要译出词义和动词的特征。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要译出词义和使动用法的特征。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把宾语当做什么(或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要译出词义和意动用法的特征。
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活用的词,看看属于哪一类型,并试着找出形容词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活用为一般动词
(2)不耻相师: 耻,意动用法
(3)阙秦以利晋:利,使动用法
(4)
规律和特点:形容词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带了宾语,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就活用为动词;有行动上使宾语怎样的意思,就是使动用法;有意念上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就是意动用法;处于名词的位置,具有名词的特征,就活用为名词。要译出词义和各自的特征。
四、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小结:1、活用实词临时处于某个特殊位置,就具有相应的语法功能;2、要把活实用词翻译到位,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
练习册难点回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一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
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大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