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风微凉,时光恰好正当时。初秋九月,我们在时光里赶路。
10月15日下午,平阳县建兰学校的小学语文老师们聚集,探讨了“情境教学在新授课中的创新应用”。通过课堂展示、观察和研讨,老师们对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实践经验。这次活动深化了老师们对情境教学理念的理解,并积累了实际操作经验。
一课展示
精彩纷呈

徐秀良老师在204班的课堂上,巧妙地将学生们带入了一个身临其境的黄山之旅。从“化身小游客”的情景导入,到“查看地图”、“寻找奇石”、“打卡奇石”的互动环节,徐老师的情景教学法不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更是将这一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参与。

金安文老师将“游历奇妙的童话世界”作为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将评选“森林好公民”作为子任务。设置系列活动作为任务引领,旨在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沉浸其中的阅读兴趣,并在过程中强化思维、表达与探究能力。金老师在任务情境驱动下,学生学习童话阅读的兴趣浓厚。为完成这个任务,金老师给出了第一个支架就是作业本中的情节图,通过画面和情节的联结,孩子们能够在排序中完成对故事脉络的整体的把握。

杨伶俐老师执教五年级《猎人海力布》一课,教学课堂中,杨老师先用鱼骨图梳理时间线索,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再引导学生提炼精髓,实践概要复述,掌握关键技巧。最后杨老师让学生通过角色转换,创造性复述,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融入情境,用个性化语言、肢体动作和神态描绘使故事生动。

曾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一文以校园开展“艺览天下”展览会为大情境,走进展厅“高山流水觅知音”展开教学。曾老师在课堂中特别关注“情”的感悟,借助元代王振朋的《伯牙鼓琴图》及音频资料,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知音真挚的友情,在想象中体验知音“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质朴纯真。

翁老师这节复习课以《新课标》为依托,构建了清晰的复习框架,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提升综合素养。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复习任务。
二、评课议课
共研成长
在教育的旅途中,思考与智慧是教师成长的双翼。随着一堂精彩的课堂展示落下帷幕,我们迎来了由蔡益静老师主持的评课议课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苏晓红、林圆圆、汤帆帆三位老师对执教的课堂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点评。

金飞飞老师在评课时强调,徐秀良老师的情景教学法不仅合理有效,而且情景的持续贯穿使得情感教育更加自然流畅。在“游览黄山”的情景中,学生们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更是在情感上与祖国的山河产生了共鸣,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陈琴春春老师在评课时指出,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对童话阅读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在任务情境的驱动下,学生们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则通过搭建学习任务的进阶支架,助推学生童话阅读的深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苏晓红老师她认为杨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地将民间故事的情境与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相结合,通过丰富故事情节和引导学生以海力布的口吻讲述故事,有效地指导了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她赞扬杨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创设的情境既贴切又富有启发性。

林圆圆老师分享了她的观点。她提到曾老师通过精心创设的情境,成功地引导学生将文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用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丰富了文化底蕴。林老师强调,这样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了“以人化人”的教学目标。

汤帆帆老师则对本次复习课的创新与实践探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这堂课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汤老师认为,这样的尝试是积极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平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
最后,教研组长蔡益静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强调,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蔡老师的话语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教师,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教学的道路上,能够不断探索、实践、成长。
这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示了情景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更是一次情感教育的深刻实践。教师们成功地将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相结合,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同时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实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平阳县建兰学校的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为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新的启发和动力。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有更多这样的创新教学方法被应用,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