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初中科学教研组计划
(2023-02-08 16:41:37)
标签:
教研计划 |
分类: 中小学科学 |
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结合科学组教学特点和本校科学任教现状情况,本学期科学组教研活动是以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科学课的教学,以“有效课堂”为目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扎实做好科学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抓好科学组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努力培养好学校常识学科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现任科学老师各自的优势,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加强教学流程管理,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围绕课程实施中显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组组内交流与校际研讨并行,点与面共进。
三、主要任务:
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实际,搭建网络教研平台,改变以往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利用网络拓宽教师知识面,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对科学学课堂的驾驭能力。
四、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有效课堂”的研究。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组内教师的师德修养。要认真学习学习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准,敬业爱岗,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继续认真学习《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研讨,认真做好新教材的钻研工作,引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以“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课堂教学,改进学科评价方式,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尝试以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更新课堂教学与评价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进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利用每次活动机会,学理论,统一教育思想;学教法,更新教学手段。组内互相交流,互帮互助,从而提高业务水平。继续加强学科教学常规的学习。
(2)定时、定点、定内容,开展以网络教研为载体的教研组活动,进行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地点定在实验室1,鼓励兼职教师积极撰写札记、教后感,反思教学得失,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3)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项教学活动,借鉴先进经验,争取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认真组织科学教师参与各类教科研征文活动。
(4)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和质量。
3.经常了解和分析各年级教学情况。
(1)关注科学教师的教学,在科学教师中努力倡导“转变观念,敢于实践,争出成果”的教学风气。经常了解和分析各年级教学情况,贯彻好上级精神,组织和辅导好学生开展各类活动,重视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
(2)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讨课活动,学习文件精神,了解最新课改动态,共同备课、交流、总结经验,并进行阶段性总结,进一步部署下一步工作。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常识课的教学,每位老师在平时教学的同时,积极迎新。
五、主要活动:
周次 |
活动主题 |
主讲人 |
3 |
课堂的有效提问 |
林晓雅 |
5 |
关键能力培养 |
吴珏 |
7 |
做中学——实验教学开展 |
刘局 |
8 |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验教学开展 |
池一琼 |
9 |
试卷讲评的精准化 |
陈苇 |
11 |
从现象到结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
林慧 |
12 |
项目化学习课堂开展 |
陈杰 |
15 |
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实验教学开展 |
陈亮 |
一人一课安排:
开课形式 |
时间 |
开课教师 |
课题 |
评课教师 |
说课 |
5.9 |
钱惠娜 |
/ |
郑露露 |
5.9 |
林晓雅 |
/ |
林慧/ |
|
试讲 |
3.14 |
郑露露 |
/ |
钱惠娜 |
3.14 |
林慧 |
/ |
林晓雅 |
|
上课 |
3.14 |
吴珏 |
《空气与氧气》 |
刘局 |
3.7 |
柯晓霞 |
《物质的酸碱性》 |
吴珏 |
|
5.9 |
陈亮 |
《力的存在》 |
梅章智 |
|
5.16 |
刘局 |
《酸的性质》 |
柯晓霞 |
|
5.16 |
梅章智 |
《摩擦力》 |
吴珏 |
|
一模后内容时间待定 |
陈杰 |
一模之后具体安排 |
|
|
叶晓 |
|
|||
池一琼 |
|
|||
陈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