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初中部第二学期校本教研计划
(2023-02-07 07:59:55)
标签:
校本教研 |
分类: 学校 |
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结合上个学期的工作的得与失,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秉承着“建团队,抓常规,真教研,提质量”的工作方向,制定如下的工作目标:以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为目的,以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为重点,以进一步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为抓手,以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为基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二、指导思想
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坚持质量意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以质量兴校;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以请进来走出去形式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时总结反思,以课题为引领,不断优化教学实践;全面履行教科室的工作职责,引领教师成长,塑造学校品牌,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追求,为实现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而继续努力。
三、工作重点
1、学科教研组进一步认真研习2022年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重视课堂内容的结构化,重视知识迁移应用,结合五大主题以及平时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好我校教师发展规划和校本培训规划,精心组织和策划本学期一人一课兰馨课堂校本教研活动,使得科研活动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
2、及时做好相关信息的传达工作,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特别在论文案例评比、师生获奖的质量要上档次,数量要上层次,积极参加有关各种创建工作,比如这个学期的校本研训示范校
3、以课题研究为龙头,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规范研究行为、丰富研究形式、创新研究方法、加强研究交流,形成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风格、新格局。
4、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具备独立支撑学科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为教师的迅速成长创设条件、搭建舞台,倾力打造一支师德好、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
四、具体措施
1、明确组织形式,加强教科研管理制度建设。
教科室确立“教学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助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个人”管理体系,通过组织机构的健全使学校教科研任务层层落实,职责分明,形成一套畅通的教育科研管理网络,使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对开展教科研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强教科研工作的导向性,形成教研工作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以保证教科研工作的顺利有序、积极地开展。
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抓实校本教研
开学初根据学校的行事历,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制定教研组、备课组、个人的教学计划,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同时组内每人都要开设公开课,参与评课活动,每个学期听课数量不少于20节课
要落实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制度,根据各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落实半日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加“主题化”,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五定”(定时、定点、定要求、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和“三有”(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相关的过程的材料及时上传学校博客.
强化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责任意识,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要在“研”字上做文章,积极申报和参与课题研究,鼓励立项课题申报,要结合我校实际和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力争立项每个学科组一
3、规范教学常规全过程,从点滴做起,向细节要质量。
备课:认真按课时备课,写好教案。实行先周备课制度,提倡在上课前一天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做到“四个有”,即“脑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
上课:各学科教师要坚持向课堂40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业批改:严把作业关,作业内容要精选、精练,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作业的数量和难度适当,符合学生实际,既有统一要求,又有符合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实际的选作题。批改反馈要及时,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理科错题本,夯实学生基础。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要及时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及时订正;对个别特殊学生的错误,要做到面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质量监控:考试学科要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及时进行单元达标,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校内测试提倡本校教师命题,大型考试可以采取校内年级组间的交叉命题,加强测量的针对性。命题时应注意试题的代表性,既考虑试题的覆盖面,又突出重点,不出现怪题、偏题。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后,各教研组、备课组应立即以评卷结果为依据,根据数据的分析,进行本学科的“教与学”的学情分析,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查明原因,提出相应的“教与学”的策略、方法,形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详细总结教学得失。
教学课堂进一步督促
4、以老带新促青年教师的成长。
以老带新,指导青年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化成长发展规划,让每—位青年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发展目标,丰富和提升自身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实干的青年教师队伍,让青年教师迅速脱颖而出。
5、内引外联加强交流。
继续以“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强交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聘请县内专家、名师来我校对平时教研活动来进行现场指导,开设专题讲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