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8-03-24 09:14:42)
分类: 精品资源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教材地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2课。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既继承了先秦儒学思想的内核,又根据汉代民族国家大一统的社会需要加以发展,形成入学独尊,并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

二、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归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并分析其目的;通过对背景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特定的思想文化的认识,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定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说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内容及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并归纳出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3)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实质,探究思想统一对维护和巩固政治统一的作用,理解社会核心思想文化与政治统治之间的辩证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无为到有为”,归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2)适当补充材料,并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3)比较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与孔孟儒学的不同,归纳出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儒学成为正统”,让学生列举出汉武帝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国家统治思想的史实,理解儒学独尊地位和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地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指导学生理解儒学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原因,使其对封建思想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上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学习董仲舒严谨治学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引导学生认识任何时代都需要人才的出现,而人才是建立在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上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独尊儒术”的措施 

难点: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及“独尊儒术”的本质, 认识思想大一统与政治大一统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①制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多媒体课件

              ②编制预习案,指导学生预习。

六、教学过程:

【导入】PPT展示孔子、孟子、荀子和秦始皇的人物图片。

师:请大家以“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为主题,结合所学和课文中的导言说出这些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生:……

师:对,孔子创立儒学,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儒学,使儒学在战国后期蔚然成大宗。

但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对儒家则“焚书坑儒”,使儒学遭到重大打击。那么,到了汉朝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PPT展示】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加上课前预习,此问题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利用图片对视觉的冲击效应,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又通过“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PPT展示】一、从“无为”到“有为”(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无为”到“有为”,归纳出:汉初,统治者采取怎样的治国思想?推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生: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但是,也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的长治久安。

师:由此,汉朝统治者现在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什么?

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师:那么又该采纳什么样的治国思想呢?请大家讨论先秦法家、墨家、道家、儒家思想,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有哪些有利和不利之处。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或辩论。

PPT展示】先秦法家、墨家、道家、儒家思想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有利和不利之处。

法家:①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  ②易导致暴政

墨家: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道家:有利于恢复生产,安定社会,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儒家: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②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师: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之道呢?

生:集诸家思想之长。

PPT展示】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说出董仲舒是怎样重建新的儒学体系的?

生: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了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师:那么,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哪些内容呢?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特点?其本质是什么?

PPT展示】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 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特点?其本质是什么?

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代表发言展示探究成果。

PPT展示】逐步展示,教师加一点拨。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3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2、董仲舒的思想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君权神授,神化儒学。

3、董仲舒新儒学的本质:

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思想文化专制。

师:由此可见,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巩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扭转汉初内外松弛的局面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施。

PPT展示】三、儒学成为正统(板书)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生: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答案,学生代表展示本组探究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PPT展示】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板书)

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方面: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县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师:汉武帝的尊儒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它对后世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2、汉武帝尊儒的影响:(板书)

PPT展示】探究2:思想大一统与政治大一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李斯上秦,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浸润)民以仁,摩(砥砺)民以义,节(管束)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

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评价: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

(3)相同点: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可拓展为:都主张以一种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来取代思想自由的局面;用政治权力干预和控制思想和学术的自由发展)

不同点: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前者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前者主张以法治国,后者主张以德治国。

师:秦汉时期,正是我国由封邦建国走向大一统时期,但是,维护统一的治国思想选择不同,结果各异,秦朝用法,汉初用道,汉武帝用儒,正如史学家顾颉刚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PPT展示】思维拓展1:董仲舒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师:请大家结合所学,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董仲舒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生:小组合作探究,归纳答案,学生代表展示本组探究成果,其他同学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PPT展示】逐步展示:董仲舒的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并加以点拨。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的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的儒学被神学化。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师:可见董仲舒的儒学是迎合时代需要儒学,但是,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今天看来,董仲舒的儒学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PPT展示】思维拓展2:董仲舒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生:小组合作讨论、发言。

PPT展示】逐步展示,教师适时点拨。

积极: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推动了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

3塑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扬弃:

1唯心主义思想。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是思想专制。

3有神学迷信色彩,为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为适应巩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了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他的思想,不仅为汉王朝的鼎盛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成为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课堂检测】

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4、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5、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①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②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③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④“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 学体系。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天子有警示、劝戒和约束作用的是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春秋大一统”  C.“仁政”   D.“三纲五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