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测量
| 分类: 工程测量 |
CP控制点应沿线路两侧成对分布,纵向间距宜为50m~70m,安装高度宜高于外轨顶面30cm ,CP点的预埋件宜通用、统一。
CP目标组件的每个棱镜均需提供各向异性和棱镜加常数的检测报告,重复设置或互换棱镜后坐标分量较差不得大于0.3mm;所有棱镜加常数互差不得大于0.2mm。
CP观测时应避免在气温变化剧烈、阳光直射、大风或能见度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宜选择在阴天无风或日落二小时后、日出前、气象条件稳定的时段进行;测距应进行气象改正。
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应使用自动跟踪的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会法进行,仪器水平角测量方向中误差不应大于1″,距离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1mm+2ppm。数据采集应在程序控制下全自动完成,数据采集软件应能对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
控制网级别 |
测量方法 |
方向观测 中误差 |
距离测量 中误差 |
同精度测量限差 |
相对点位 精 |
|
CP |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 |
±1.8″ |
±1.0mm |
3mm |
±1mm |
自由设站水平角测量应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并满足下表的要求
方向测量法水平角测量精度表
|
仪器等级 |
测回数 |
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内2C互差 |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
|
DJ05 |
3 |
6 |
9 |
6 |
|
DJ 1 |
4 |
9 |
9 |
6 |

轨道控制网可分区段分别进行观测和平差计算,区段长度不宜低于4km。每一区段两端应起止在上一级控制点上,且应有连续的三个自由测站与上一级控制网点联测。轨道控制网应采用固定数据平差,并附合在CP或CP上。分段附合时,相邻段重叠长度应大于300m。
CP平面网平差后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CP平面网平差后的主要技术要求
|
控制网名称 |
与CP、CP 联测 |
与CP联测 |
距离中误差 |
点位中误差 |
||
|
方向改正数 |
距离改正数 |
方向改正数 |
距离改正数 |
|||
|
CP平面网 |
5.4″ |
4mm |
3.6″ |
2mm |
1mm |
2mm |
轨道控制网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精度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CP高程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
控制网级别 |
测量方法 |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 |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全中误差 |
|
CP |
水准测量 |
±2mm |
±4mm |
水准测量使用的水准仪等级不应低于DS1级,水准尺应为铟瓦水准尺。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高程测量应分区段进行,区段划分与平面测量一致。每一区段联测的线路水准点不应少于3个。
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
等级 |
每千米高差 全中误差(mm) |
路线长度(km) |
水准仪等 |
水准尺 |
观测方法和次数 |
测段往返较差 或闭合差(mm) |
|
|
与已知点联测 |
附合或 环线 |
||||||
|
精密水准 |
4 |
2 |
DS05 |
铟瓦 |
往返 |
往返 |
8 |
|
DS1 |
|||||||
水准测量外业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
等级 |
水准仪等 级 |
水准尺类型 |
视距长度(m) |
视线高度(m) |
前后视距差(m) |
测段前后视距累积差(m) |
基辅读数较差(m m) |
基辅高差较差(m m) |
|
精密 水准 |
DS05 |
铟瓦 |
≤65 |
下丝读数≥0.3 |
≤2.0 |
≤4.0 |
≤0.5 |
≤0.7 |
|
DS1 |
≤60 |
水准测量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仪器,扶尺时应使用尺撑,使水准尺的气泡居中以确保水准尺竖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