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涧篇(五):徒步龙洞,继续与驴友同行

标签:
体育 |
分类: 藏龙涧 |
藏龙涧篇之五-----徒步龙洞,继续与驴友同行
周六的瓦屋脊之行比较休闲,一点都不累,感觉没遛开腿,回来的当天晚上就关注着“徒步龙洞群”周日的藏龙涧活动。真有约去的,约者让我加他好友并把我拉到“龙洞户外俱乐部群”。
“@全体成员
这天一早,我先去早市买了东西吃过早饭,8点零5分出家门去集合地点49路倒数第二站。快到时,路遇一队驴友约六七人刚从49路终点下车往泄洪沟方向走,问了下知道他们是“幸福群”的,也去藏龙涧。来到我们集合地点发现这一队人员较多,群主兼领队书生30多数的样子,队伍大约20来人,年轻人居多。一行人来到老虎山隧道北口,却不让进隧道,说今天隧道有活动。看来隧道在通车前也不闲着,举办了各种活动。改走怪坡南行,路经一隧道救援口,一驴友过去瞧了瞧,说可进,但领队另有考虑,并没从此进隧道。继续南行,快到扳倒井时,左转上山,到山梁和浆水泉水库西上来的路交汇,并在此和幸福群相遇。幸福群的驴友年龄偏大些,他们走的也就慢些。我们队前面的带路小伙走的较快,队伍拉的较长,他们走一段,等一会,再走一段,再等一会。如此走了一阵,大概到了牛角山西这个位置,带队小伙好像说伤疼复发了,速度慢了下来。为防止掉队,大家说话休息的时候,我就和另一位走的慢些的驴友先前面走着点了。走了一阵,该驴友说休息下,并拿出茶壶茶杯泡上了热茶。喝茶功夫队伍上来了,问清了下一站是黑峪。我们就想着喝完水后去黑峪和大家汇合。过了去八仙桌的路口,来到了官橛山的北麓,同行驴友说左前方东南方向的路可达黑峪,就随他走了这条新路。这条路很好走,先走山腰,后下山坡,不久就听到了黑峪的狗叫声。来到护林员房子西侧下口就和另外几条路汇合了。
从藏龙涧南涧端头一路上坡来到黑峪村旧址约11点左右,并未见到大家的影子。进到黑峪吃饭的地方,人不少,我们在此歇息、吃午饭。同行的驴友跟这里的老板很熟,我听到黑峪老板称呼他老杨,想来是常客了。杨君独饮了一小瓶白酒,点的一份菜是蒜苔炒肉,25元,量大肉多,木头大火铁锅炒制的。吃到了传说中的黑峪手擀面,一碗8元,量虽不大,味道却好。杨驴友吃饭颇为讲究:白酒须烫热,吃面须扶碗,用餐腰挺直,饭后须消食。在他面前我觉得自己有些教养不够,汗颜汗颜。消食一会,也没见队伍来。手机信号很差,联系不上大家。后来从群里滞后的消息中得知大队伍去了浆水泉隧道、龙洞、观景台等地,领队听说大家都带饭了就不再来黑峪了。
如此没法跟队行动了,好在俩人也可作伴。消食后从黑峪东侧先下行到沟里再沿路上行,走一段平缓的山腰后见有分叉,感觉右拐是去山顶的,就直行,沿坡路下行,到一十字路口,判断左拐是去南涧,右拐是去山顶,就选择下行的直行,感觉走此路的人不多,足迹越来越少,来到一沟里,沿沟下行不远却是藏龙涧上方的悬崖。于是折回到后方十字分叉口朝离开藏龙涧的方向向南转弯,经过一石头房子,很快走到下端悬崖的那条沟的上端,经过这个小山坳顺着路走就来到一片平整的荒草海绵地带处。这地方应该可以种庄稼,植被茂密,土地肥沃,有年久的藤蔓缠绕,也许是早年黑峪村的耕地之一。再走不远就来到了天坑。努力回想来时的路,却未曾经过以前走过的一个十字路口。(注:那次是反方向走的,也就是从天坑出发,顺着大点的路走,在没到黑峪时先到了一个较大十字路口,从这里右转下到了南涧里)。这次却不曾看到这个路口。经过的那个走错路的十字路口显然不是上次那个。这次的路应该靠北些,更靠近藏龙涧些。按说应该能经过去涧底的那条路才对,可能是不够仔细。
接着说从天坑下到龙洞东洞口,未进洞,朝山下龙洞峪沟走。在锦屏春晓、三秀峰等处驻足,近距离欣赏着一路的美景。然后从报恩塔东侧的沟里上山。沟里生长着一种绿色的似秧似蔓的植物,在这个寒冬季节里竟还生机盎然,泛着绿油油的颜色,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上行经过分叉处没去观景台,而是去往龙鼎大道的方向。这段路也是第一次走。走到山顶时又有分叉,认为左转走山脊的路是去观景台的,就选择下行,不想来到了一条下行通往军事禁区的沟跟前。只好选择上行,上到沟的上端处。上端处也是个道路交汇口,分别通往观景台、沟底、报恩塔、龙鼎大道。如果前面我们早一个路口左转就绕过沟来到这。我们从这右转下山去往龙鼎大道方向,实际上就是从刚才沟底绕到了沟北侧。一路下行,顺利来到龙鼎大道。用微信给杨君付午饭款未能操作成功,杨君笑说看来这钱就该不要。就说下次有机会请人家。
坐151回到家4点半左右。今天的路线为:老虎山隧道北—怪坡—扳倒井—牛角山—官橛山东—黑峪—天坑—报恩塔东—龙鼎大道。http://s13/mw690/0074BPQqzy7i6VwW2bG6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