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合作展示交流(说)能力的培养(刘金涛)
(2019-01-12 16:05:25)
标签:
教育 |
小学生课堂合作展示交流(说)能力的培养
一、课前准备充分是精彩课堂合作展示交流的前提。是为说的准确性做好应有的准备。能准确说出自己所想表达的内容和含义。
在以往的教学中,语文的课前预习只是要求学生初读课文1到2遍,标出自然观序号,圈出文中的生字、生词,读2遍生字、生词,在一类生字旁标出生字的音序及部首,并书空生字1遍,看似预习够充分了,但当课堂展示交流时,学生却支支吾吾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现在我校学生课前预习是以乐学单的设计为载体的,一份好的乐学单设计,是我校全体教研活动的不懈追求,这将会决定学生高效课堂展示交流的命运,下面,我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年级下册第
首先,应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引航灯,让学生明确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是这样设定的:
(1) 我能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两条绿线内的2个二类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说说“我”为什么要变成大大的荷叶?并能说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乐学单中将学生的预习要作具体化为:
(1)读课文三遍,圈出8-10个新词,标出诗歌小节。( 2)用“……”标示出不理解的词语。(3)用“——”画出诗歌中作者想变成哪四种事物。(4)找出你喜欢的小节,反复朗读。(5)说说作者最后为什么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6)文中的“……”省略了哪些事物?(7)夏天来了,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
交换相互批改,错一个词语扣10分。(3)双方核对:”诗歌中作者想变成哪四种事物。说说作者最后为什么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文中的“······”省略了哪些事物?夏天来了,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4)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5)互说自己想变的事物及原因。对学又为群学(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教师要在小组内参与讨论并引导群学的内容:(1)组长找出较难写、较难记忆的词语。全组成员讨论记住这些字的方法。(2)组内统一任务二“诗歌中作者想变成哪四种事物?”的答案。(3)组内选取喜欢的1-2小节进行朗读并背诵。(4)组内对任务三中“说说作者最后为什么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文中的“······”省略了哪些事物?夏天来了,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作出结论。(5)组内试背最后一小节。仿写句子:夏天来了,我想变成
三、课堂合作展示交流能力培养的关键方法。
1、明确展示交流的形式,小组派代表发言讲话。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教育学生不要担心自己会说错,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导学案上要求所要完成的内容,教师要求发言的学生要上讲台自然大方面向全体学生,声音洪亮,规范汇报问题前后的语言:“经过我们小组的讨论,一致认为本课较难写的生字有‘透、游’字;作者想变成的事物是:透明度的雨滴,一条小鱼,一只蝴蝶,一只蝈蝈,眨眼的星星,弯弯的新月;最后作者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从中我明白的道理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夏天来了,我想变一棵大树,勤劳的农民伯伯来了,可以在大树下乘凉·····”汇报结束时学生应说:“谢谢同学们的倾听,请需要补充或质疑的小组继续汇报。”长期这样规范学生汇报问题的语言,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乐学,并积极参与到谢谢过程中。
2、形成组间合作展示的竞争机制。
通过小组合作评比激励学生大胆参与,要关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时能自然大方面向大家,正确流利回答问题的小组,每次加2分,及时评价,这样能保障学生拥有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不断向前迈进,每周的班级与校级的优秀小组评选结果,要在班级醒目的地方和全校升旗仪式上定期、长期的表扬,固化为课程实施方案的一个重要部分。
3、 注重平长时间对学生的锻炼。
(3)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
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轮流讲故事比赛,每人限时3分钟。低年级的孩子喜欢读浅显易懂的寓言,童话故事,这样既能拓展学生课外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能为学校每学期举办的读书演讲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4) 培养学生倾听后并复述的习惯
不管是学生汇报问题,还是老师在讲述知识内容时,都必须指导学生学生学会倾听,要让学生知道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后若有质疑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解决,当有学生注意不集中倾听时,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惩罚,让他抄写已讲述过的知识内容。
(5) 创设趣味性课堂
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问题,让学生像做游戏一样玩中学,学中玩,更易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小学生课堂合作展示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21世纪是培养新型人才的社会时代,不管在任何领域,都需要有较强表达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围绕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展学这四大环节来设置问题,体现语文素养,让学生乐于表达,参与每一个学习活动,这样才能打造“朴实、愉快、高效、发展”的精彩课堂,也才能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