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范式研究评审书
(2018-03-13 11:04:09)
标签:
教育 |
一、基本数据表
课题名称 |
自主课堂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范式的实践研究 |
|||||
关键词 |
自主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范式、基础知识框架、课堂导学方式、学生学科能力 |
|||||
负责人 姓名 |
张静 |
专业职务(职称) |
一级教师 |
|||
研究专长 |
课堂导学方式 |
联系方式 |
13992095563 |
|||
博客地址 |
http://blog.sina.com.cn/u/6474934768 |
|||||
主
要
参
加
者 (限6人) |
姓 名 |
专业职务 (职称) |
承担职责 |
|||
张静 |
一级教师 |
课堂导学方式 |
||||
苏楠 |
二级教师 |
学生基础知识框架 |
||||
刘金涛 |
|
学生基础知识框架 |
||||
刘婷 |
|
学生学科能力有效路径 |
||||
李佳 |
|
课堂导学方式 |
||||
赵辉 |
二级教师 |
学生学科能力有效路径 |
||||
预期最终成果 |
形成研究成果合集 |
|||||
预计完成时间 |
2019年1月 |
成 |
著作者 |
成果形式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出版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部分 一、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的自主学习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广大教师努力探索在课堂中贯彻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应运而生了不同形式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每种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都有其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但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地区和学校。不少地区和学校只是生搬硬套现有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教育的死胡同,进而抨击自主课堂教学,认为自主课堂教学毁了学校,毁了教育。其实并非是自主课堂教学的错,因为生搬硬套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并不符合本校的校情和学情,想要让自主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应该努力探索适合本校校情和学情的自主课堂教学范式。只有让自主课堂教学立足于本校,在本校适用,具有本校特色,为本校的学生和教师所接纳,才能真正地发挥自主课堂教学的最大功效。 二、选题意义 《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作为为学生开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阵营的自主课堂完全符合我国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在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习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不同的小学语文教师其教授出来的自主课堂形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形式。对自主课堂教学有深刻理解的教师的自主课堂完全做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效果突出。而对自主课堂教学理解不深刻,没有明确教学计划的教师,其自主课堂或是打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幌子,只是做到了形式有而内容无,课堂以表演为主,华而不实,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 因进行自主课堂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范式的实践研究给我校的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贴合本校学情的自主课堂教学范本,对于规范我校的自主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学科素养以及增强我校教师自主课堂教学专业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价值 为了使自主课堂教学在本校更好地实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寻找适合本校校情和学情的自主课堂教学范式就十分重要了。具体来说,研究自主课堂教学范式具有以下作用: 1、真正实现变教为学 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得很用心,学生学得很死板。机械、枯燥、填鸭式的学习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不能满足国家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自主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学、合作学、展示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学习中完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真正地变教为学,一举多得。 2、使自主课堂教学更贴合本校学情 人有千面,学校更是如此。每所学校由于所处位置,地方政策,生源结构,教师构成等差异,其校情和学情因此也是千差万别。我校地处西咸交界,生源构成复杂,现以成型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并不符合我校自主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探索贴合本校学情的自主课堂教学范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本校的教学质量,为我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促进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 我校的教师构成以年轻教师为主,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欠缺是我校教师队伍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贴合我校学情的自主课堂教学范式能够使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扎根于课堂和学生中,通过研究完成教学能力的迅速提升和教学经验的快速积累,促进我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第二部分 一、研究目标 1、以厚基础、重导学和提能力为目标,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 2、提高语文课堂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3、促进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实现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形成本校独有的,适合本校学情的语文自主课堂教学范式,为我校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二、研究内容 1、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的知识框架 2、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策略 3、课堂不同环节的导学方式研究 4、不同课型的课堂导学方式研究 5、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需要提升的学科能力 6、如何在课堂不同环节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 知识框架分为基础知识和理解知识和能力知识三大类,基础知识要求所有学生掌握扎实;理解知识要求班级内中等和中等以上学生掌握扎实,中等以下学生部分掌握即可;能力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中等以上学生掌握,中等学生部分掌握,中等以下学生局部掌握即可。在课堂中落实知识框架的学习时,基础知识多通过自主学习的听、读、背、抄写的方式落实,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互查检测,已达到巩固和反馈的目的。理解知识要求学生两两合作学习完成,并能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能力知识则通过个人的思考,小组内的讨论、班级范围内的展示和辩论,聆听教师的点拨讲授以及独立写作的方式落实。 课堂不同环节的导学因各环节在课堂中的作用进行划分而有所不同:导入新课重在快速切入课题,富有趣味性;新课讲授重在点拨及时到位,评价及时有效,简洁明快;课后拓展重在知识延伸,深化和升华主旨。不同课型则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课堂导学方式有所不同:新授课重在多样学习方式的设计,导学轻松简洁有趣味;复习课重在重难点的点拨,课堂合作学习的运用;练习课重在难题解题思路的引导,一针见血;写话课重在趣味的引导、合作学习和课堂展示的组织、写话思路的点拨。 根据知识框架的理论学习归纳总结出学生两种不同的学科能力,基础能力和发展能力。基础能力主要是倾听、朗读、书写,它无处不在,在课堂的不同环节和不同课型中以背诵、认读、听写等当堂小检测的方式完成提升;发展能力主要是阅读文本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提炼和归纳信息的能力以及写作的能力,发展能力在课堂的不同环节和不同课型中则通过展示、训练、辩论、拓展的方式完成提升。 2、创新之处: 立足本校本学科和本学段学生学情,注重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贴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学科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第三部分 一、研究思路 1、学习新课标和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国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2、梳理小学一二年级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框架 3、研究基础知识在自主课堂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4、研究课堂不同环节和不同课型的导学方式,以确保导学简洁、有趣、高效 5、归纳总结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需要提升的语文学科能力有哪些 6、研究如何在课堂的不同环节以及不同课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 二、研究方法 1、阅读新课标和收集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归纳提炼,写出自己的心得 2、归纳梳理一二年级语文课的基础知识,定级定掌握要求 3、广泛听课、评课,积累教学案例、听课心得和课堂实录 4、根据归纳的基础知识和新课标、最新教育理念,归纳总结学生的学科能力 5、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听课心得和课堂实录研究基础知识的落实、课堂导学方式和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 1、研究资料、案例,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制定计划、方案。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 1、启动具体研究活动。 2、各年级实施课题。 3、典型课例分析,处置方案。 4、课堂展示。 第三阶段:总结研究成果 1、形成论文。 2、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 3、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4、完成研究报告。 |
四、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
完成时间 |
成 |
成果形式 |
负 责 人 |
1、 |
4月31日 |
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的知识框架 |
电子版 |
刘婷、张静 |
2、 |
4月31日 |
新课标学习心得 |
电子版 |
张静 |
3、 |
4月31日 |
最新教育理念学习心得 |
电子版 |
张静 |
4、 |
6月31日 |
教学案例 |
电子版 |
苏楠 |
5、 |
6月31日 |
课堂实录 |
电子版 |
苏楠 |
6、 |
7月31日 |
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策略 |
电子版 |
刘婷、赵辉 |
7、 |
8月31日 |
课堂不同环节的导学方式研究 |
电子版 |
张静、李佳 |
8、 |
8月31日 |
不同课型的课堂导学方式研究 |
电子版 |
张静、李佳 |
9、 |
9月31日 |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需要提升的学科能力 |
电子版 |
苏楠、刘金涛 |
10、 |
9月31日 |
如何在课堂不同环节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 |
电子版 |
苏楠、刘金涛 |
11、 |
10月31日 |
不同课型的语文课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提升 |
电子版 |
苏楠、刘金涛 |
12、 |
12月31日 |
结题报告 |
电子版 |
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