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业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的问题与建议

(2018-12-07 21:18:17)
分类: 银行业反洗钱文摘
银行业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的问题与建议
(照片拍摄于2018年10月21日青岛奥帆中心夜景)

银行业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的问题与建议
邹 利
(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中心支行,黑龙江大庆163311)

《大庆社会科学》2011年4月 第2期 总第165期

[作者简介]邹利(1977一)男,黑龙江林甸人,会计财务科副科长、经济师,从事反洗钱管理研究。
[摘要】介绍大庆市银行业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的开展情况,对银行业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反洗钱;风险;问题;建议

 

随着我市银行业机构反洗钱工作的不断深入,银行业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全面推进,在组织管理、分类标准、后续强化调查措施等方面不断加强,提高了预防洗钱风险、监控可疑交易的能力。但在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一、银行业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概况
基本情况。大庆市90%的商业银行都属于非法人机构,各家机构都是在各自总、分行的指导下开展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有一半的银行机构是通过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业务系统和人工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对客户进行风险分类,另一半的机构依靠人工来完成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
组织管理。各机构都制定了本机构的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本机构的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的监督管理,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负责本业务条线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各支行网点成立专门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评定小组,由各支行网点柜员、客户经理、反洗钱合规管理人员组成并具体实施本支行网点的客户风险分类工作。
分类标准。从全市银行业机构制定的客户风险等级标准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设定高风险客户标准和低风险客户标准,将介于高风险和低风险之间的客户设置为中风险客户。高风险客户的标准主要依据客户的地域、行业、业务等方面来制定,例如客户属于国际反洗钱组织公布的国家或地区、或属于被FinCen、FATF等国际反洗钱组织列入制裁名单的国家或地区,则列为高风险客户;客户来自毒品、腐败、“避税天堂”及涉及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则列为高风险客户;所在行业属于艺术品、珠宝、古董批发和零售业、贵金属、稀有矿石行业、典当行、拍卖行、离岸公司、汇款机构、外币兑换机构、律师所、会计师所等中介机构的客户,列为高风险客户;客户办理的业务属于自助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非面对面业务、现金业务、跨境汇款、票据业务、代理业务、投资业务、团体业务、无记名业务和汇兑等业务,列为高风险客户。另一种是将客户分成五类风险类别。一类客户属于黑名单客户,客户属于国务院、司法机关发布的恐怖分子名单,或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所列的制裁名单;二类客户为高风险客户,分类标准与第一种模式中的高风险客户标准大致相同;三类客户为关注类客户,标准为反洗钱监控系统报送的一般可疑交易客户,以及现金交易过于频繁、经常变更基本信息的客户属于关注类客户;四类客户为一般客户,标准为交易行为无可疑特征的客户;五类客户为正常客户,指长期交易金额极小、且交易频率极低,在客观上无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可能的客户。对高风险客户的强化尽职调查措施及风险等级调整。各机构都建立了对高风险客户半年定期审核一次的制度,对中风险客户和低风险客户规定两年审核一次。有的机构则按季度对高风险客户进行审核。采取的强化尽职调查措施主要是增强对高风险客户的监控,定期回顾高风险客户账户交易情况,将客户账户交易情况与客户的特定身份信息以及历史交易记录对比,以及时发现客户超出账户正常活动模式的可疑交易。对客户风险等级的调整,大部分机构都规定填写客户风险等级调整建议申请表,需要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客户风险等级分类资料管理。对客户风险等级分类有关的风险认定表、尽职调查表、风险等级调整表等相关资
料,尤其是高风险客户的相关资料,至少保存5年以上。

二、银行业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一些机构认为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是独立于客户尽职调查、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三项基本制度之外的工作,没有将其纳入反洗钱工作整体框架之中,而是将其作为一项单独的额外的工作来完成。没有认识到客户风险等级分类不仅是针对客户身份识别提出的,还应当将其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以此为基础开展后期的客户身份持续识别和重新识别以及可疑交易监测工作。对中风险客户的关注度较低。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没有设定中风险客户的分类标准,而是将所有客户排除高风险和低风险客户之后,都列入中风险客户,这就使得对中风险客户的划分不严谨不科学,可能导致某一机构的中风险客户群过于庞大,或规模偏小,影响对中风险客户的准确识别和后续风险等级调整工作。部分机构对高风险客户的后续强化尽职调查措施可操作性差。一些机构对高风险客户的后续强化尽职调查措施不细致,没有具体的增强尽职调查措施和流程,可执行性不强,对高风险客户的后续监控措施不足。对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结果的有效运用欠缺。风险为本原则是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的指导思想,有效运用客户风险分类结果,能够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甄别可疑交易行为的能力,增强防控体系,有效预防各种利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洗钱的活动。各机构对分类结果的运用普遍欠缺,没有将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结果同可疑交易的识别、分析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可疑交易的甄别效率和准确度,真正实现风险为本的原则。5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客户风险分类业务以人工分类为主,工作量大,分类效果难以保证。全市还有5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没有上线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业务的系统或子系统,完全依靠人工来完成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而一般支行网点的反洗钱专兼职从业人员较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所有存量客户和新增客户开展及时的风险等级分类工作。
三、做好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的建议
正确认识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践行风险为本的原则。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40+9项建议”第5项建议和我国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十八条都有根据客户不同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调查措施的规定。对客户按不同风险分类和管理,这是客户尽职调查义务的要求之一。通过对客户风险进行分类,对高、中、低风险客户实施不同程度的反洗钱措施的做法,能够增强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目的性和科学性,能够提高可疑交易分析识别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能够降低反洗钱工作成本,落实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原则。

加强对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不断健全操作流程。各机构应加强对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的组织管理,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应负责对本机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的监督管理,协调各相关业务部门,在各自业务条线范围内履行好客户风险等级分类职责。

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标准。如果风险等级分类标准制定的条款过于繁杂,则基层反洗钱人员执行难度大,不符合风险为本的原则;如果标准制定的过于宽泛,又使得客户风险分类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发挥真正的效用。因此各机构应广泛调研、征求各业务条线部门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标准。

加强客户风险等级的后续评级调整和对高风险等级客户的识别措施。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客户风险等级会随着客户信息、交易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调整客户风险等级是对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管理和维护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始终保持客户风险等级分类适应反洗钱工作的保证。对客户风险等级分类信息的管理维护是一项长期持续的任务,只有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相应调整其风险等级,才能使客户风险等级有效。针对高风险等级客户采取相应的增强尽职调查措施,不断提高反洗钱资金监测效果,及时发现可疑交易,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最大限度降低洗钱风险。

提高对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结果的应用效果。将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与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分析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相互参考。客户尽职调查信息是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基础和依据,及时准确的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又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相应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提供指导依据,可以提高客户尽职调查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尤其是针对高风险客户采取持续强化的尽职调查措施。同时在分析可疑交易时将客户的风险等级作为考量因素,相互印证,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建议采用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系统与人工分类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没有上线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系统或子系
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快开发上线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系统,以更好地维护管理客户风险等级分类信息,减轻人工负担,提高分类效率。对于已上线反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系统或子系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不应过分依赖系统分类,应在系统初步筛选分类的基础上,增强人工识别、分析过程,提高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的准确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