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影响
标签:
薄膜工艺薄膜技术薄膜配方薄膜咨询薄膜资讯 |
分类: 薄膜通 |
http://s10/mw690/0073YkHUzy7oAP1Dodr19&690
http://s5/mw690/0073YkHUzy7oAP3jDH644&690
在薄膜通前面提到,薄膜表面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对复合和制袋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薄膜通分享薄膜摩擦相关知识。
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其接触表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机械作用力就是摩擦力。某种材料的摩擦性能可以通过材料的动、静摩擦系数来表征。静摩擦力是两接触表面在相对移动开始时的最大阻力,其与法向力之比就是静摩擦系数;动摩擦力是两接触表面一定速度相对移动时的阻力,其与法向力之比就是动摩擦系数。摩擦系数对包装袋的开口性、卷膜对自动包装的适应性以及包装厂制袋工序的可操作性都有重要的影响。
包装过程中的摩擦力常常既是拖动力,又是阻力,因而其大小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例如:同一台制袋机生产背封袋时,材质为OPP18//PE25,其热封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34时,制袋阻力过大,出现袋长不一的现象。材质为OPA15//1C7A20//乳白PE65,其热封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18时,制袋阻力过小,也出现袋长不一的现象。自动包装用卷材一般要求有较小的内层摩擦系数和合适的外层摩擦系数。外层摩擦系数若太大,会引起包装过程中阻力过大,引起材料拉伸变形;若太小,可能又会引起拖动机构打滑,造成电眼跟踪和切断定位不准。但内层摩擦系数有时也不能太小,有些包装机在内层摩擦系数太小时,会造成制袋成型时材料不稳定,产生错位。对于条形包装用复合膜,内层摩擦系数太小还可能会引起下料的片剂或胶囊打滑,造成下料定位不准。复合膜的内层摩擦系数主要取决于内层材料的开口剂和爽滑剂的含量以及薄膜的厚度、挺度。生产过程中的电晕处理、固化温度和时间等也会影响产品的摩擦系数。另外,在研究摩擦系数时,应特别注意温度对摩擦系数影响很大,因而不仅要测量包装材料在常温下的摩擦系数,还应考察在实际使用环境温度下的摩擦系数。薄膜在实际使用中温度条件可能不一样,如在热带气候条件、卷烟包装机热封杆的高温条件等。
摩擦系数的测试:GB 1006-1988标准规定了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厚度在0.2 mm以下的非粘性塑料薄膜和薄片)。测试中将两试验表面放在一起,在一定的接触压力下使两表面相对移动,记录所需的力。摩擦系数由摩擦力/法向力计算得到。一般来说,包装材料最适宜的摩擦系数在0.2~0.4之间,跟爽滑剂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关系,爽滑剂能够迁移到薄膜表面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同时开口剂也能适当降低摩擦系数。之前薄膜通有对开口剂和爽滑剂做过讨论。有很多吹膜级树脂原料本身就含有开口爽滑剂,如若还是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添加额外的助剂来获得合适的摩擦系数。
薄膜通是一个专注于薄膜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服务平台。平台以塑料薄膜成型配方工艺技术为核心,通过内置算法,向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和用户提供专业的自动在线配方指导,成本估算,性能对比,数据查询,市场信息,人力资源,薄膜监测和品牌推广服务。
截止2017年,薄膜通数据平台统计,拥有约1万多家薄膜相关企业,3万多从业人员,30多个行业专家和顾问,通过我们不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立志驱动薄膜行业创新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