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初中美术手工课教学实践探索第一阶段性总结

(2020-05-21 15:43:19)

 

农村初中美术手工课教学实践探索

第一阶段性总结

20199月——201910月)

 

 

 

 

 

 

 

前卫初级中学

方元

20191029


农村初中美术手工课教学实践探索”这一研究课题从20199月开始,现在已经初步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从分析、发现手工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寻找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工作具体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手工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手工课的学习材料准备不充分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每节课都会有几个学生带不齐手工实践材料,他们会说:“忘记带了!”“爸爸、妈妈不给我买!”等等。导致手工实践课材料带不齐的原因有很多:

.学生本身主动性不强

有些学生觉得上手工实践课带材料太麻烦,干脆不带。有些学生不看重美术的学习,觉得只要把统考科目学好就行了,美术课学不学无所谓,所以也不愿意带手工实践材料。传统的应试教育致使一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丧失兴趣,这种思维向素质教育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前提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家长不支持

部分家长对美术手工制作缺乏足够的了解认知,加上农村生活环境及家庭经济收入影响,家长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投入较少。在中考制度下,许多家长认为美术课程的就是“副课”,无关紧要,不能有效提升学生中考成绩。在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思维下,美术手工教育完全成了摆设。要改变家长的思维,必须在素质养成上下功夫,以素质教育大框架为构设,逐渐提升美术教育的高度,以便得到家长认可。

2.手工制件模仿过多,缺乏创新意识,

在手工实践课创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一些事物缺乏足够的认知,对物体的构造了解不清,创作前没有个人思路见解,一味地模仿复制。完成的手工作品多半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造成这种现象一是因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力,对学生缺乏合理有效的引导,教学方式中规中矩,没有新意。二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一味地完成任务,模仿过多,缺乏创造性思维。

3.手工实践课时限把握不好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平时很少有这样的动手机会,所以在手工实践课的创作过程中动作不够娴熟,整个创作构思过程耗费的时间过多,导致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及时顺利成功的完成手工作品。这种窘况时有发生,作为美术教师虽然经发现了这样的现状,但并引起思想上的重视,也没针对这样的问题积极研究思考,更无有效的改进措施,依然按部就班地完成着每一节的教学任务。致使学生手工实践课创作时间不够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善,初中学生课业重课内不能完成的美术作业课外就更没有创作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手工制作技能一直不能有效提高。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问题1,拟订采取以下措施:

1扩大手工制作材料面

我认为应当因地制宜,指导学生搜寻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材料和生活材料,特别是进行废物利用,减少学生家庭支出,拓展学生对美术材料的认知,促使学生成为美术教学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进行创作的主体。

学生在收集材料的同时,就是对材料进行理解、认知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将学生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汇总,方便学生使用,可以节约时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效率更高,进行手工制作更得心应手,作品更能突出学生自我意愿。

 对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可以有效节约资源,更能提高学生创作效率。材料工具不齐全的同学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共同使用材料,思考设计并完成手工创作。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可行的变通,对学习工具进行灵活运用,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手工实践创作课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还可以促使他们更好的了解生活,关心生活,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在手工实践课中,我采用了很多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我会把自己的范作送给材料准备得最充分的学生,把“”奖给材料准备得最积极的学生。我还设计了学生们的档案袋,每节课对学生们准备材料的情况进行登记并奖励,作为一学期美术成绩评定的其中一项参照。这样一来,学生们的主动性增强了,手工材料准备得更积极了。他们会在课前主动问我:“老师,明天美术课带什么?”“老师你看我带了很多种材料!你可以帮我一起做吗?”学生不但能积极准备手工实践课要用的材料,有的还会主动寻找不同的材料来创作。

3.用行动向家长证明学生需要他们的支持

大部分手工实践课创作所需要的创作材料需要购买,部分家长因经济条件不宽裕为由拒绝为孩子购买学习材料,或是认为美术课教学不重要,更有人认为做这些手工耽误孩子的学习,以此为由拒绝支持学校和孩子进行手工实践课教学。认识限制了人的行为,只有得到家长在思想上支持,积极为学生购买学习材料,配合学校进行手工课程教学,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因此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不容忽视

我每学期都要请家长进课堂听课。课上,我对材料准备得充分的学生进行正面的表扬;对手工创作有进步的学生给予激励。并且让学生和家长知道:要想完成一幅手工作品,材料准备的充分起到很大的作用。

另外我还经常辅导学生参加市、县的相关比赛,成绩也不错,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看到别人家的学生美术作品获奖,也想让自己的学生有这种本事。而这种成绩的取得,更加能让家长那种传统的“美术课就是画画”“学好语、数才是最要紧的”错误观念改一改,从而也来关注学生的艺术培养。这样,手工实践课的开展就更加顺利了。

针对问题2,拟订采取以下措施:

1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创作灵感亦是如此。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生长环境比较单一,身边的事物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因而需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特征进行细致观察,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师可以安排课外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贴近自然,并不一定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作作品,但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自然的熏陶,生活的启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分组协作可以培养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美术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教师将成为一位引导者,一位组织者,一位参与者,要越来越多的激励学生们去思考,启迪学生们去创新。

   分组协作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组活动中可以有效发挥每名成员的特长,有人具有超强的想象力,有人具有绘画天赋,有人熟悉制作技巧,也有人动手能力过人。在手工创作中,小组成员先讨论了解其制作作品的特点,分别搜集材料,然后分解制作,在整个过程中,每名成员各显其能。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同时也从其他成员身上进行有效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创作的热情,让小组同学对手工材料如何搜集,手工作品如何创新进行思考

针对问题3,拟订采取以下措施:

1.课堂教学组织要严谨

  我们可以回头看看以前听过的美术展示课,为什么那些学生能够顺利的在课内制作出完整的手工作品?那是因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得准,上课有条不紊,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创作。所以,大多数学生能在课堂内完成创作。

在备课时,我们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流畅的教学过程,就是为了上课不“滑”出去,抓重点,拎难点,做到收放自如,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创作。课堂教学组织得严谨,不但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所以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时常反省自己的课堂,组织好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们畅快的在课堂中创作。

2.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要使学生在一堂手工课上成功的完成一件别具特色的手工作品,

我个人认为对材料的认知和构思是前提,制作技巧、速度及双手的协调性是关键,这就是所谓的动手能力。手工制作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要让学生多实践,多研究,积累总结经验,让学生自己寻找制作技巧,掌握制作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是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要转变观念,从开始的手把手教学生创作到放手让学生独立创作,从样板教学到学生自由创作,从不会到有点会再到完全会,最终使学生可独立创作完成作品。

当然为了本次教研取得更满意的成果,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美术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必要时刻观察留意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善于发现学生在手工实践课中的不足,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原本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通过学习实践都能创作出满意的作品。但最主要还是应该让学生在手工实践课上保持创作的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整个创作过程中,方可让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问题找到了,措施拟订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将按照以上措施积极、认真地开展工作,力争取得优异的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