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群诗阅读说课稿
(2020-04-14 20:26:48)
邯郸市邯山区2019年教师个人课题 北张庄学区郑陈岗学校 杨晴
说课稿
我们可以怎样表达自己
——寻找古诗中的表达路径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杨晴,来自北张庄学区郑陈岗学校,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可以怎样表达自己----寻找古诗中的表达路径》
依据课标要求,五六年级学段语文阅读要注重对篇章整体谋篇布局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收录有陆游和毛泽东的两首精读诗《卜算子咏梅》,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是文学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只依靠课内两首诗的阅读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精选了课外两首托物言志诗进行群文阅读指导,再加入两首借景抒情的古诗,学生通过逐层发现探索出这两种重要表达方式的密码。因此形成议题:“我们可以怎样表达自己?----寻找古诗中的表达路径”。本节课既可以安排在课内精读诗讲授之前,也可安排在之后,形成课外带课内或者课内带课外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模式。
说学情
学生在古诗阅读中已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单的引导独立思考,能够通过与同伴探讨发现提炼归纳出相同点,摸索出知识的来龙去脉。由于我所在的农村学校学生阅读量有限,群文阅读训练不足,加之以往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造成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距离感,缺乏兴趣,自主学习的欲望不够明显,主要依靠老师带着走,死记硬背知识点,不能真正理解。
说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归纳出古诗的共同点,提炼出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重要元素,形成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朗读、默读、勾画,讨论等掌握群文阅读的常用阅读方法。这两个方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对古诗的比较阅读中,学生发现诗中的共同点,提炼出物与志,景与情这些重要元素之间的关系,掌握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组成结构。另外,默读,勾画是群文阅读最重要最高效的阅读方法,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阅读,教师就要少讲,给学生大量的时间阅读。默读和勾画能够激活逻辑思维,能够使学生专注力提升,激发头脑风暴。而另一种阅读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能够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发出学生内心的声音,体验到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成就了多么伟大的人类文明。它们是人类找到了表达自我的重要通道。通过对学习单的独立思考体验群文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产生进一步阅读探索的兴趣。这种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和兴趣的激发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学法
运用图片展示激发学习兴趣,由视觉感受过渡到抽象思维训练。运用声情并茂多种形式的古诗朗读感悟志向与思想的力量,体验情感的丰富多彩。运用“剥洋葱式”探究法自主发现问题,运用表格学习单主动归类比较学习,寻找相似点,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流程设计中,始终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式学习,避免教师一言堂,灌输知识,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尽可能创设出如窦桂梅老师所期冀的“让学生站在正中央”的真正的课堂。
一、
要想真正亲近古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打开发现的心灵之窗。分别展示丰子恺的两幅以“风筝”为主题的画作,第一幅请学生描述画中之景,联想到了哪首诗,学生讲述自己的理由,师出示丰子恺题词,学生感受到与大师“心有灵犀”的快乐。进而展示丰子恺先生的第二幅画,学生发现风筝上的“胜利”“和平”的题字,猜画家想通过风筝表达什么。学生再次体验与创作者“心心相印”的快乐。
二、
三、
教师紧接着布置第一个学习单,讲解学习方法,默读和勾画。学生填写学习单。群文阅读学习单的设计非常重要。基于阅读时间有限,阅读量较大的特点,学习单的任务要既简单明确又有很强的操作性。这便于学生依据问题任务随阅随勾画,同时,问题的设置又要能让学生依据勾画的重点梳理出一定的规律,这也是群文比较阅读的关键所在。“诗中写了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观察表格,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通过列表观察,很容易找出规律,诗人通过写物具有的品性来表达志向,通过写景来抒发喜怒哀乐等情感。这一环节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填表过程发现表达的规律,不仅乐在其中,更进一步激发了继续探索的勇气。
四、小组研讨,发现秘密
小组研讨第二个学习单,做好任务分工,一人负责执笔记录。任务为:“请在《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这本诗集中,迅速找出写物的诗或写景的诗,并依据所学进行分析。”设置这个任务,可以训练学生如下能力:一,通过分类思维将整本书内容拆分为几大类,如写景,写物,并以此为阅读线索逐类比较阅读,由一首诗的特点牵出一类诗的特征,在较短时间内归纳出同类的知识脉络,实现群文阅读的高效性。学生在阅读中还可能发现通过诗题中的关键词或依据目录快速浏览略读的阅读方法。二,通过在整本诗集中穿梭寻找,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他们不再觉得古诗难以接近,而是好像有趣的游戏,乐此不疲欲罢不能。三,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以及小组间的交流分享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竞争精神,和求知精神。四,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升华对整首诗的感悟。
五、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