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晋祠

(2021-11-26 17:54:05)
标签:

旅游

分类: 中华行
   2021年5月25日上午游览完山西省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后打车到晋祠游览。
   晋祠景区背靠悬瓮山,前临晋水,是一处集自然山水与古建园林、雕塑、碑刻、古树名木为一体的著名游览胜地。
山西—晋祠

     晋祠胜景
山西—晋祠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山西—晋祠

    晋祠有三大国宝建筑,分别是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建造时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完全由木头卯榫而成;鱼沼飞梁,建于北宋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十字形立交桥的雏形;圣母殿,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
山西—晋祠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山西—晋祠
    
      晋祠景区入口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唐园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过了这十字桥就是唐园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照壁
山西—晋祠

 
    一层飞龙阁,二层凌云阁,三层观汾河。
山西—晋祠

    凌云阁
山西—晋祠

    穿过这唐宋遗风亭
山西—晋祠

     二楼留云楼,一楼仁智阁。
山西—晋祠

    二楼坐月楼,静怡阁。
山西—晋祠

    龙兴晋阳雕塑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枕流亭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枕泉亭
山西—晋祠

    晋祠老山门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走进晋祠大门,迎面第一座建筑就是水镜台,它是古代唱戏的戏台,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物。
山西—晋祠

    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台周围有疏朗的走廊。此台造型雄奇,雕刻彩绘精细。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胜瀛楼,始建于明末清初。位于水镜台西南侧,北邻流碧榭,南连傅山纪念馆,西同水母楼相望。胜瀛楼分上下两层,楼内设有木台阶可以登临,上层市场四面皆空,楼的东面挂有 “胜瀛” 匾额。
山西—晋祠

   据说在夏至这天,胜瀛楼竣工,恰巧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时机吻合,使胜瀛楼的四面均能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因此,获得晋祠内八景之一的“胜瀛四照”。
山西—晋祠 
      金人台, 也称“莲花台”。台为方形,台中央建有一明代琉璃小阁。台四隅各立一尊高约2米的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所以称金人台。
山西—晋祠 
     西南隅的铁人,是仿佛教天王塑造,威武勇猛、摄人心胆。这尊金神采用北宋先进的冶炼铸造工艺(拉皮腹膜、分部铸造)代表了宋代铸铁艺术的最高水平。
山西—晋祠

    钟鼓楼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金人台西,有牌坊一座,是中轴游览线通向圣母殿的必经之路。牌坊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有功德坊、忠孝节义坊、科第坊等。这座牌坊叫“对越”坊,属功德坊,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
山西—晋祠

     献殿为金代建筑,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献殿建筑结构简单,不弱不费,是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的建筑,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鱼沼飞梁是我国最早的十字形古桥,它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利用特定境成功营造的杰作,对于研究我国桥梁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晋祠

    在这方形的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桥面东西宽阔,而南北犹如鸟之两翼,与圣母殿脊相呼应,翩翩欲飞。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亦为古代桥梁建筑中的孤例。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位于中轴线的最后,背靠悬瓮山,面向鱼沼飞梁,即为《水经注》所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山西—晋祠

   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
山西—晋祠

     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
山西—晋祠

    真趣亭
山西—晋祠

     难老泉亭,水母楼。晋祠内,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被称为晋祠三绝。
山西—晋祠

     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
山西—晋祠

     难老泉——晋阳第一泉。
山西—晋祠

    在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太原堂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晋溪书院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晋祠西湖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晋祠,古老的晋祠所蕴涵的内容太丰富,所承载的历史太沉重,集历史、人文、自然、艺术于一体,既有建筑景观,亭桥点缀,又有河水环绕,富有诗情画意。岁月流逝,并未失去祠堂的魅力,风光旖旎,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韵致,又为庄严肃穆的祠庙增添了几分灵气和动感。
山西—晋祠
   
    落碧天亭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老爷阁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上生寺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晋文公祠
山西—晋祠

    晋文公祠的二出阙、百戏楼。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太多的朝代更替,太多的历史典故,晋祠以她独特的优美的身躯,守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以它秀丽的景色哺育着这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殿堂。它真不愧是我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真不愧为历史传承中的不可或缺的瑰宝。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以下照片是十年前(2011年5月13日)游览晋祠是用佳能数码相机拍的,像素还没有现在的手机相机高,只有几个G的储存,现在的我用的手机都256G。那时拍的有欠缺,人像多,风景少,总之效果不是很理想。当时也没有写游记,在此把那次的补充在这里,可供自己翻看回忆。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牡丹亭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十年前的金人台上的铁人还可以随便摸。
山西—晋祠

    对越牌坊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胜瀛楼
山西—晋祠

     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时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现在的祠堂是经元、明、清三代翻修扩建而来,殿内塑像均为明代作品。过殿内的乐伎像系元代作品,为研究元代乐器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山西—晋祠

   文昌宫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左侧为钧天乐台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台坐南朝北,面对昊天神祠,背临智伯渠水,台两侧设阶可供上下。整个建筑精巧富丽,为晋祠内一戏台。
山西—晋祠

    古槐
山西—晋祠

    松水亭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圣母殿
山西—晋祠

      周柏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树身向前倾斜与地面成45度的斜角,偎倚在撑天的柏树上,虽苍劲古老,但依然挺拔有力,枝繁叶茂。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朝阳洞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读书台
山西—晋祠

    硕亭
山西—晋祠

    青云直上门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云陶洞北月门门楣筛月吟风
山西—晋祠

   白云深处月洞门,云陶洞。
山西—晋祠

    十方奉圣禅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级八角形。
山西—晋祠
   
     舍利生生塔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晋祠的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的有机结合代表了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
     晋祠的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雕塑,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晋祠可作为一种最完美、最成功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把晋祠这个具有世界性突出价值的艺术杰作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将更有利于对它的保护。
山西—晋祠

山西—晋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