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2021-11-25 10:52:50)
标签:

旅游

分类: 中华行
    2021年5月22日 一行八人从西安动车出发直奔山西最北边的大同古城,下午三点多到达大同入住大同迎宾街云冈建国宾馆。宾馆离大同古城不远。
     下午五点打车去大同古城华严寺游览,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华严寺分为上、下两寺,迎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上华严寺的普光明殿,左面是弥陀殿,右边是药师殿。光明殿有精美的壁画。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穿过光明殿,后面这个山门是华严寺老山门,匾额上有“上华严寺”四个大字。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穿过这个不知名的引殿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一座宏大的建筑映入眼前,高高的月台上是辽金建筑特色之一,登上台阶就是著名的大雄宝殿。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此时下起了中雨。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雄宝殿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雄宝殿内二十诸天。殿内四壁满布清光绪年间补绘的21幅巨型壁画,内容有佛本生故事图、"七地九会"佛说法图、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达摩传法记图、准提佛母图、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图、华严三圣图、水月观音图、罗汉图等。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台上有一清式三间牌坊,左右分别是明代增建的六角钟鼓亭。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华严寺为辽代契丹人所建,契丹人以东为尊,所以华严寺为坐西朝东,北侧为以前的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南侧为以前的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南边的普贤殿,北边还有一座文殊殿,我们没有过去参拜。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唯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千佛地宫四壁上供奉着四尊主佛和448尊小供养佛,加上墙壁和塔柱上的浮雕佛像共有1000余尊。在地宫中央的水晶舍利宝塔里迎供着佛界高僧舍利。浮雕上用图案记录了释迦牟尼一生的经历,如"树下诞生""天人献衣""得遇沙门""妙转法轮"等。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宝塔内精美壁画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下寺大殿为薄伽教藏殿,意为佛教的经藏殿。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殿内东方维纳斯—合掌露齿菩萨,她仪态万千,立于莲花之上,体态匀称,身体略有侧倚,性情温柔,好似素有文化修养翩翩少女。她欲动又止,轻抬左脚,重心移向右腿,苗条的身材,优美的线条,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身体的倾斜,好似衣裙在摆动。她欲笑又止,笑中露出聪明的慧意,好似领悟了佛祖讲经之意,流露出内心的喜悦。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华严寺天王殿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古城华严广场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广场上天宫阁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  
   山西有四大古城,分别是太原古城、大同古城、忻州古城、平遥古城
   发两张2020年7月29日在大同拍的华严广场夜景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古城特别的四牌坊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古城钟楼(2020年9月摄)。该楼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旧钟楼毁于1951年,2015年启动复建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古城清真大寺(2020年9月)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代王府(2020年9月)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太平楼(2020年9月摄)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古城鼓楼(2020年9月)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鼓楼东街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关帝庙戏台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关帝庙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县长大院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净土寺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文庙街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文庙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由于雨下的很大,路过南城门是音乐喷泉也没有,特地发两张我2020年9月来大同拍的大同南门夜景。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23日上午游览过悬空寺,恒山后再驱车到应县,游览应县木塔。我于2020年7月30日在晋西北游玩时到应县木塔来,并有详细的木塔游记,这次与同学们来算是第二次再访木塔。
      木塔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这样两句古老的民谣。这里所说的应州塔,就是被古人誉为“宇内浮图第一”的山西应县大木塔,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规模最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应县的标识和骄傲,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建筑艺术的典范,我们曾在小学的课本里,或是在历史课文中早有耳闻,仰慕已久,今天又来这里再次目睹木塔的风采。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塔内各层均塑有佛像。一、二层为高大的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三层以上禁止参观。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复制一张最高一层的图片共赏。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木塔北门正对小西天寺院门,院内正中建有大雄宝殿,两侧是观音殿和地藏殿,这里原是萧后的家庙。门楣上有一匾,匾额“第一景”。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木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释迦塔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成,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木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登塔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站在塔下我们深切地能感受到木塔深刻而浓郁的魅力,建筑就是是活着的历史,木塔是有灵性的,在它面前,人会忘了尘俗、自身以及身边的世界。头脑也很安静,全然活在当下。我们的祖先真的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物质、心灵财富。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返回大同,永寿南路街口的跳皮筋雕塑。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5月24日酒店早餐后,行李寄存在前台,打车去游览著名的云冈石窟。九点二十进入景区。
     云冈石窟有1500年历史,是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其独特的造像制式为公元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世称“云冈模式”,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享誉全世界。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这是游客中心大厅四面佛。四方佛由四根香樟木精心雕刻、粘接而成,高6米。佛像高肉髻,面相方圆适中,著半袒右肩式袈裟。四尊佛像持有不同的手印,面带微笑迎接四方宾客,香樟木特有的芬芳沁人心脾。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昙曜广场。广场中央,高僧昙曜望着千年之后的来访者,听着大家给他叫出的不同的名字,广袖轻舒,露出神秘的微笑。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我曾在2020年7月29日,9月21日两次进入云冈石窟,这次已经是第三次了。
       这是云冈石窟的礼佛大道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礼佛大道“恩泽普武周,慈航通法岸”。向西走去,十三对“骑象四棱神柱”依次列于礼佛大道两侧。神柱高8.73米,在两侧浓密的松林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云冈石窟是中国规模最大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礼佛浮雕墙,这组正面相对的浮雕墙总体呈圆弧状,长约20米、高约4米,画面构图完美,雕刻细致,以高浮雕的形式生动表现了北魏皇家盛大的帝后礼佛图。车辚辚、马萧萧的现场气氛,充分再现了北魏当时皇帝、皇后前往礼佛的庄严肃穆的宏大场面,这种场面使人不由联想到1500多年前云冈石窟作为皇家寺院曾经的辉煌,让人举目流连。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景区的湖心岛中央,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灵岩寺三座大殿的主佛像,全部采用巨大的香樟木作材料雕刻。山门内的主佛为3尊,中间为交脚弥勒菩萨,两侧为护法。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二进院中央有石雕塔。石雕方形造像塔高达5层,每层有主佛像四面12尊。连同塔柱、佛龛周围的小佛像,数以百计,堪称同类石雕塔中的极品。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石塔后面是千佛殿。千佛殿的主佛有7尊,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还有燃灯佛、多宝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等。共供奉小型铜制佛像800余尊。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三进院是大雄宝殿,供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最高佛像高达11米。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从此石门进去进入石窟群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这是比丘尼昙媚造像记石刻,楷书十行,每行十二字,共110字。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云冈第三窟灵岩寺洞,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中上部凿12个长方形石孔,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为有一佛二菩萨雕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这些雕像体态自然,衣饰流畅,面容丰满,是隋唐时期的衣冠服饰和造像风格,为北魏以后加刻的作品.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第5窟,第6窟。第5窟又被称为弥勒佛洞,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0至494),是云冈石窟中期开凿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洞窟。该洞窟属皇家投资开凿。第六窟,中央是连接窟顶的两层高达15米的塔柱。每层四面有雕像,周壁雕有佛、菩萨、罗汉、飞天的造像。窟顶有33天神像和各种骑乘。壁上,塔柱上面,雕刻有释迦牟尼佛传教事。是云冈中具有代表性洞窟。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第5窟现存大小造像共2300余尊,雕饰精美,为云冈石窟保存较好的洞窟之一。洞窟空间规模、佛像造像都特别大,整体洞窟平面呈椭圆形,顶部为穹隆顶,主像布局三世佛,其主像释迦牟尼像以17米之高成为云冈数万石佛的第一高度,膝上可站100余人,中指长2.3米,两膝之间距离为14.3米,她堪称云冈石窟的万佛之冠,正如元代诗人王度所写“耸峰危阁与天齐,俯瞰尘寰处处低”。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中期石窟: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第6窟中央一个高约15米方形塔柱,塔柱周围大龛两侧以及东、南、西三壁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气势恢弘、色彩鲜艳、技法纯熟。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昙曜五窟。16——20窟,是云冈早期开凿的石窟。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就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第16~20窟即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第二十窟,约在辽代以前就已崩塌,三大立佛造像露天,正中释迦摩尼,高13.7米,佛像面部丰满、双肩浑厚、形象奇伟、气魄雄浑、摄人心魄,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这是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笔下的云冈石窟。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是中国的艺术宝库,世界的无价之宝。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西边是晚期石窟中下层官吏及邑人信众利用平城纯熟技艺在云冈开凿大量中小型洞窟,一直延续到524年。主要特色:形象细腻、清瘦俊美、比例精确,成为“瘦骨清像”起源。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前往云冈石窟博物馆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建筑为下沉式的云冈博物馆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博物馆主要介绍鲜卑民族与北魏王朝的历史、云冈石窟的开凿与艺术源流等。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北魏历代帝王图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小石佛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博物馆后门出来对面是演艺中心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开始步行出景区,路过佛影殿,这里也西天梵音表演场。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拓跋小屋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国家测量标志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中轴线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石破惊天照壁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周恩来纪念室,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参观云冈石窟。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关公亭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清代戏台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石佛古寺即现存第5、6窟前的云冈寺院,现遗存有山门、天王殿、厢房、石狮及钟鼓楼。山门(清代)位于寺院南北中轴线最南端,建筑形式为砖石混建,硬山顶式,坐落在高台基上。山门上旧题曰:“石佛古寺”,墙壁各嵌二字,左曰“薹頭”,右曰“念佛”。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云冈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碑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梁思成与林徽因铜雕塑。民国二十年曾来大同测量华严寺之机考察云冈石窟。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百家姓氏苑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石鼓寒泉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石兵美术馆,石兵先生原名田作良,是土生土长的大同人,著名画家。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距今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五州山侏罗纪古地震遗迹。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太和塔,是由工矿淘汰机具做成的。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云冈美术馆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应县木塔。

     下午乘动车到太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西—绵山
后一篇:太原古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