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5
(2025-02-24 13:55:37)
标签:
留赏插花 |
分类: 留赏插花 |
NO.9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5
第六,对众生的利益:“凡结缘者皆生极乐刹”。
世间大学培养很多学生,主要目的是促进科技进步、改善物质世界。不过,物质世界固然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视内心幸福。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喇荣培养了很多法师,其使命就是传播心灵的智慧,帮助大家寻找内心的幸福,利益每一个众生,即便不能利益他们,也不会扰乱他们的心。
法王晋美彭措圆寂前,留给弟子们一句遗教:“莫舍己道,勿扰他心。”法王的弟子们都应该在文化、事业、民族传统等方面“莫舍己道”,同时也要做到“勿扰他心”,即使做不到利益众生,至少也不能伤害他人。因此,法王大部分弟子都发愿:不做任何恶劣的行径。
没有信仰的人,很难相信死后的世界,但对有信仰的人而言,这一点就比较好理解。比如,基督教就认为,善良的人死后会去天堂。佛教的教义告诉我们,人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凡结缘者皆生极乐刹”,指凡与法王结缘的人,若能念诵阿弥陀佛的圣号、精勤修学、具足往生四因,死后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大家都觉得,这一授记对我们来世有长远的利益,有着不共的密意,所以,喇荣的传承弟子们非常重视往生西方。最近喇荣正在开极乐法会,参加的人数非常多,以前法王住世时,有时甚至会有四五万人。这是法王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图片。
以上是对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简单介绍。总之,喇荣既有完整的佛法传承,又有现代大学的管理模式,具备包容、平等、自由、利他等精神,是很有特色的一所佛学院。但是,将来如果要“对外开放”,佛学院也许会成为旅游区,失去现有的学习氛围,佛学院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喇荣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前辈大德们的努力和法师们对学生的培养,但未来会怎么样,恐怕要留给大家回答。
[注2]《撰集百缘经》,大正藏 No. 0200,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卷第二/报应受供养品第二:
(一八)如愿临当刑戮求佛出家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