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9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5

(2025-02-24 13:55:37)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9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5

第六,对众生的利益:“凡结缘者皆生极乐刹”。

世间大学培养很多学生,主要目的是促进科技进步、改善物质世界。不过,物质世界固然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视内心幸福。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喇荣培养了很多法师,其使命就是传播心灵的智慧,帮助大家寻找内心的幸福,利益每一个众生,即便不能利益他们,也不会扰乱他们的心。

法王晋美彭措圆寂前,留给弟子们一句遗教:“莫舍己道,勿扰他心。”法王的弟子们都应该在文化、事业、民族传统等方面“莫舍己道”,同时也要做到“勿扰他心”,即使做不到利益众生,至少也不能伤害他人。因此,法王大部分弟子都发愿:不做任何恶劣的行径。

没有信仰的人,很难相信死后的世界,但对有信仰的人而言,这一点就比较好理解。比如,基督教就认为,善良的人死后会去天堂。佛教的教义告诉我们,人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凡结缘者皆生极乐刹”,指凡与法王结缘的人,若能念诵阿弥陀佛的圣号、精勤修学、具足往生四因,死后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大家都觉得,这一授记对我们来世有长远的利益,有着不共的密意,所以,喇荣的传承弟子们非常重视往生西方。最近喇荣正在开极乐法会,参加的人数非常多,以前法王住世时,有时甚至会有四五万人。这是法王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图片。

以上是对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简单介绍。总之,喇荣既有完整的佛法传承,又有现代大学的管理模式,具备包容、平等、自由、利他等精神,是很有特色的一所佛学院。但是,将来如果要“对外开放”,佛学院也许会成为旅游区,失去现有的学习氛围,佛学院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喇荣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前辈大德们的努力和法师们对学生的培养,但未来会怎么样,恐怕要留给大家回答。

[注2]《撰集百缘经》,大正藏 No. 0200,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卷第二/报应受供养品第二:

(一八)如愿临当刑戮求佛出家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愚人。名曰如愿。好喜杀生偷盗邪淫。为人纠告。王敕收捕。系缚送市。顺行唱令。送至杀处。规欲刑戮。值见世尊。作礼归躬。具说罪状。今当就死。命在不久。唯愿世尊。大慈怜愍。为我白王。听使出家。死不复恨。尔时如来即便然可。告阿难曰。汝可往语波斯匿王。云吾今日。从王乞索此一罪人。用为出家。是时阿难。受佛教敕。寻即往到。语波斯匿王。今日世尊。从王乞索此一罪人。用为出家。王闻佛语。敕放罪人。送与世尊。度令出家。精勤修习。未久之间。得阿罗汉果。时诸比丘。见是如愿。临死得脱。出家未久。复获道果。叹未曾有。而白佛言。如来世尊。宿殖何福。出言信用。救彼罪人。得济身命。不审世尊。其事云何。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帝幢。将诸比丘。游诸聚落。教化众生。于其路次。值一仙人。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晖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请命就座。设诸肴膳。供养佛已。因发愿言使我来世出言信用。佛即答言。使汝所求必得如愿。如我今者无有异也。时彼仙人闻佛语已。即于佛前发于无上菩提之心。即为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广度众生不可限量。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仙人者。则我身是。以我过去敬顺佛故。今者出言无不信受。救彼罪人得免身命及获道果。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