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94-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2025-01-23 10:13:02)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94-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NO.94-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102-17010品)+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五、解说菩提分法=丁一、宣说前行172-24411-15品)+丁二、宣说正行

丁二、宣说正行——宣说菩提分法真正体性=戊一、能摄方便品246-25116品)+戊二、所摄六度四摄品252-28217品)+戊三、供养依师无量心品283-31518品)+戊四、菩提分品316-36819品)+戊五、功德品+戊六、行地究竟地品

戊四、菩提分品=己一、因317-338)+己二、修行或道之本体339-352)+己三、修行差别支353-367+总结368)

己三、修行差别支=庚一、轻易无欺能成办大利之善巧方便(354+庚二、不忘先前所受持法之总持(355+庚三、能获得未来功德之发愿(356+庚四、能清净道之等持及四法印357-367

庚四、能清净道之等持及四法印=辛一、宣说有境三等持(358+辛二、宣说其对境四法印359-367

辛二、宣说其对境四法印=壬一、总说四法印(360+壬二、别说依理证成无常与无我361-367

壬二、别说依理证成无常与无我=癸一、证成无常362-366+癸二、证成无我367)

367、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四己三庚四辛二壬二癸二、证成无我。

三过故见等,能作非自生,

亦非彼之缘,无有能见等。

非作无常故,同时恒行故,

见等之能作,自生非应理。

如是住与灭,前无无常故,

亦无三品故,是缘非应理。

诸法无有我,胜义为空性,

缘于我实有,唯一说过失。

染污清净位,断定之分别,

趋入相续别,是以人我说。

我见无需生,串习无始时,

人有则一切,无勤解无解。

368、此品总结:

如是恒时具,彼德菩萨众,

不舍自利益,亦能成他利。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94-111   2018年04月06

半小时课前众唱诵)

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给夏擦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师念藏语传承。

今天继续讲经庄严论》中的四法印品要讲完了

昨天讲到了证成无我今天继续讲这里讲的方式是一些外道的观点一些内的观点结合起来驳斥今天有些内容可能不是特别好,你们依靠的智慧来抉择

前面破了实有的我,实有不是真正的所缘,这一点是佛教的基本观点,每个人应该懂

今天我遇到了三位没有信仰的来学院旅游的人,他们昨天晚上听了课,然后每个人经庄严论》的最后一法本。这辈子第一次听佛教的课,可能也是最后一次现在他们已经

我刚才他们考试,的还可以还是有一点认识以前一直觉得是实有,现在怎么样也找不到实有的我有一个人问我,意识范围内的一个我应该存在,我说昨天不是已经破了吗?怎么”,另外一个人提醒的、”。(众笑)

我们讲这个法没有任何信仰的人的相续当中种下了无我的空性种子今天种子带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成熟。希望不要等太久,不然轮回太长了。

这里面最根本的道理,就是实有的我不存在

三过故见等,能作非自生,

亦非彼之缘,无有能见等。

三过故”,如果承认一个实有的我,具有三种过失。三种过失下一个颂词当中会讲的这里说有三种过失的缘故

见等”,如果我实有,并且它能见能闻等,作为我,我就是能作。分析这个能作、这个我想见有可能起两个方面的作用,一种可能是无有任何勤作这个我参与到见闻觉知里面去了还有一种可能有勤作而见我是助缘、一切的助缘。有这两种可能其实这两种可能都不行的不合理

能作非自生”,第一种可能见等之事,并不是我的能作无有勤作自生

如果,一直到觉者,一直到解脱者之间,有一个我的作者这个能作的我参与到见里面,见这些自然生这个过失。

是依靠自己的因缘而产生的,并不是我而产生的没有一个单独的能作我,在里面操作如果有一个我来操作的话,等就是无勤而产生,这是不合理的

亦非彼之缘”,第二种可能也不是睁眼而成为见色等的缘、耳根专注听闻等勤作成为它的缘

如果我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根、境、识的助缘的话,实际上我并没有起到作用不需要勤作们的助缘。

无有能见等”,见就是依靠根与境而以识来做的,眼根、耳根、鼻根等每一个根每一个对境因缘具足以后产生每一个而我没有能见与能闻等的能作。这是归纳

这个颂词稍微难懂一点,意思就是有下面讲的三种过失的原因,见等是自已的因缘而产生的,不是由于我不勤作勤作能作而产生的。我作为一个产生一切法也不可能,我作为一个助缘产生一切法不可能昨天讲的观察方式基本上差不多这就是这个偈颂的内容

下面分别讲三种过失。

非作无常故,同时恒行故,

见等之能作,自生非应理。

如果实有存在,那有非作的过失无常的过失同时恒行的过失,三种过失。

非作”,第一个过失,如果见等行为并不是我造作,是自然产生,那么我就不是作者,因为我没有做而自然生的缘故。

眼识也好,耳识也好,这些不是我来没有我的话它们自然而产生这是第一个

今天跟昨天一样,稍微难一点如果实在不懂,我同意你们休息睡觉禅定看其他书可能不太好,但也可以安住可以实在不懂的内容,还是要听的,应该更好一点。

无常故”,第二个过失,所作不是常有的,因缘具足的时候产生因缘不具足的时候,不产生,所以是偶尔性是无常的,有自己的因缘。因此认为所作无因自生的话不合理的如果所作是无因自生,那么能作就成了常有,但这一点以现量可破。

同时恒行故”,第三个过失,假设能作无因而生,那么由于无因生的果不观待因而生的缘故一切能作需要同时产生,并且一切时分恒常运行。

如果有一个常有的能作我是作者,那所作见闻觉知应该同一个时间当中产生因为们的全是我但实际上不这样的,因明[注1]的角度同一相续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两种分别念。

见等之能作,自生非应理”,能作无勤作自然产生见等,应该是不合理的。见等这些依靠各自的因缘具足而产生的

新译大乘入楞伽经》里面讲了,“施设假名我,而实不可得”真正用智慧观察,我就是施设的假名,除此之外,没有实有

前面也讲了,所谓的我,只是假合,称之为我。蕴执著结合在一起,就是每个众生认为外道也好,内道也好,很多观点认为我是这样的我是那样的,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实际上,除了施设假立的我以外,是不可得的。

师念藏语传承。

今天地念念藏语传承的时候,你们可以休息一下。

昨天难懂一点,今天听课的人就少了一点观察,听众还是很奇怪的,因果比较简单的好一点的道理的时候,人就多起来了每次讲无难懂道理的时候,人就少

前面总说、广说,讲了主尊的方式能作,是不合理,已经破完了下面助缘的方式出现,也不合理我不是成为见闻等之缘,为什么呢?

如是住与灭,前无无常故,

亦无三品故,是缘非应理。

我如果见闻等助缘,那这个助缘,常有能作的方式出现,还是无常能作方式出现,还是以既是非常法又是非无常的第三品能作的方式出现?

如是住与灭第一种情况常有能作的方式出现不合理

因为,如果我的常有能作是见等的缘,那么我的那个常有的能作恒时唯一如前一样安住,因此需要恒常作为见等之缘,在根、境不聚合及眼没有做见等事之前也需要有见的作者,但未见未听等之前并无有见闻等能作,为此我的常有能作不堪为见等之缘。

常法的方式是不可能的,见闻觉知全部都不是常法,是依靠各自的因缘而产生的只要懂得名言的人,只要懂得经论,谁都不可能承认常有能作

前无无常故种情况无常能作的方式出现也是不合理

假设按第二种情况,我的无常能作是见等的缘,那么那个能作不是恒常安住,前前已灭是无常的缘故作者我也成为无常,因为有作与不作的不同阶段。

我是无常也是不合理的,你不是说有一个实有的我存在吗?那实有的我跑到哪里去了?所以这种说法,也是不合理的

亦无三品故”,种情况既是非常法又是非无常的第三品能作的方式出现也是不合理

既非常也非无常的能作第三品物在一切时处都不存在,因为常与无常直接相违,所以不是一个就是另一个,而这两者之间第三品物体不可能有。

前面常法无常分开的时候不行这两聚合时候的第三品物体始终也不可能因为常与无常相违第三品过失没办法推翻

是缘非应理”,你们所谓的我以助缘的方式出现,不合理的

我稍微看了一下安慧论师的讲义,昨天今天的内容,他特别多,好像越看越难懂,最后只在颂词上稍微了解了一下

这里的意思是常法也好,从无常法也好,从三品法也好,所谓的我,以主尊的方式出现也不可能的,以助缘的方式出现也不可能的,我不存在根、境因缘具足的时候自然而然眼识。对见闻觉知,一点都起不到作用

师背诵藏语)《入中论》里有一个教证,“证无我时断常我,不许此是我执依,故云了知无我义,永断我执最希有”,证悟空性的时候,断除常有的我,根本不承许它是我执的所依。

外道承认的实有的我,根本不是真正的我平时在生活当中,人们经观察的时候,肯定有我存在无始以来轮回当中每一个众生一直认为我是存在的

但是用中观推理剖析时候,谁都得不到真正的我。中观深奥的地方,就在这里

佛陀为了引导众生,在有些佛经当中也我,这不是最了的最究竟意趣究竟意趣,一定要到诸法的实这才靠得住一切的本体上面分析,我也好,如来也好一个法也是没有的

师背诵藏语)《三摩地王经》里面“若诸根为量,圣道复益谁”,如果凡夫人的诸根量,那圣教量又有何用呢?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们不要太自信了。凡夫人整天认为,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是存在的,这些执著不是最究竟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通达的道理外道也好,世间人也好谁都不动摇我们的观点即使无数诸佛菩萨来到我们面前考验我们,我们的见解也不会转移的

宗喀巴大师的一个上师仁达瓦尊者,他说过一句什么话师背诵藏语,可能是《365颗钻石》的12.16偈颂),“十方诸佛与菩萨,亲住于我前虚空,此外宣说解脱道,我心无动诸朋友”,大概的意思是即使诸佛菩萨全部来到我面前的虚空当中,给我指了其他的解脱道,我的心也是永远不会动摇,朋友们啊。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在讲中观庄严论释[注2]时,引用过上师如意宝也经常引用这句话。

也希望到达这样的见解如果自己真的证悟了无我的空性,别人说你证悟得对,别人说证悟不对,你都不会动摇。即使文殊菩萨说你修错了,不是这样,应该你也不理文殊菩萨,就像仁达瓦一样,“文殊菩萨有什么了不起,我已经跟你一模一样证观音菩萨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跟你一模一样证悟了,你可以这么说不是增上慢。

如果增上慢的话,自己明明没有证悟,认为证悟谁都不理不太好

无我的境我们很羡慕通过中观的观察方法理论上,我觉得应该不是很难懂。我第一次听中的时候,特别有感,觉得真的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修行,要达到最高的境界,还是有一定困难

尽管我们的分别念很重但在理论上,根本说不出反对的理由如果我们能说出的话,一定会驳斥的的确所谓的我,观察的时候真的没有,这是非常清楚的。

这以上,以现量、比量的理证建立了无我。接下来以教量证成其实教量可以包括在比量当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