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标签:
留赏插花 |
分类: 留赏插花 |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102-170,10品)+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五、解说菩提分法=丁一、宣说前行(172-244,11-15品)+丁二、宣说正行
丁二、宣说正行——宣说菩提分法真正体性=戊一、能摄方便品(246-251,16品)+戊二、所摄六度四摄品(252-282,17品)+戊三、供养依师无量心品(283-315,18品)+戊四、菩提分品+戊五、功德品+戊六、行地究竟地品
戊四、菩提分品=己一、因(317-338)+己二、修行或道之本体+己三、修行差别支+总结
己二、修行或道之本体=庚一、广说三十七道品+庚二、略说止观
庚一、广说三十七道品=辛一、四念住(341)+辛二、四正断(342)+辛三、四神足(343)+辛四、五根+辛五、五力+辛六、七觉支+辛七、八圣道
339、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四己二(修行或道之本体)分二:
340、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四己二庚一(广说三十七道品)分七:
341、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四己二庚一辛一、四念住;
具慧修念住,是以十四相,
无等故胜余,所依对治入,
所缘与作意,获得观修胜。
随应及随行,遍知与受生,
广大殊妙性,修行真成就。
342、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四己二庚一辛二、四正断;
坚稳之正断,有情无伦与,
是为修念住,过失之对治。
轮回享受用,为除诸盖障,
为舍劣作意,为入一地等。
为住于无相,为获佛授记,
为成熟有情,是为得灌顶。
为净佛刹土,是为究竟性,
具慧诸菩萨,修违品对治。
依于欲乐已,瑜伽有相修,
一切诸正断,决定称对治。
343、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四己二庚一辛三、四神足;
坚稳四神足,法相具超胜,
是为成自他,一切利益生。
所依与分类,方便及修行,
安立具慧者,神足一切相。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87-111
师念藏语传承。
今天继续讲《经庄严论》,可能还有三节课,今年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完成任务就好,对吧。你们有听法和学习的任务,我有讲法的任务,我们共同造了这个因缘。
佛陀在佛经[注1]当中讲,两个人做什么的功德是最无量的呢?一个人讲法,一个人听课,佛陀说这个功德非常大。
前面我们引用过好几次,麦彭仁波切在《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后面的偈颂当中说,传讲和听闻《经庄严论》的功德,是讲闻所有大乘佛法的功德。我想,在短暂的人生当中,这个还是非常难得的。
我每一次讲《经庄严论》的时候,都有欢喜心。我看你们很多人也是这样的,从开始到现在,听课的人数基本上没有减少。说实话,《经庄严论》不是很好懂,跟平时讲的一些公案、《前行》、《入行论》,这些相比,《经庄严论》里面的内容,确实不好懂。
这次已经学习三年了,我今年翻译的多了一点,明年的内容比今年少,可能只有二十几堂课。明年如果我们的生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的话,其他都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大家还是以欢喜心来圆满后面的部分,我觉得很有意义。
今天跟大家讲一讲,三十七道品当中的四念处。
四念处,有大乘的四念处,有小乘的四念处。现在的南传佛教当中,很多大德讲四念处。请大德到家里来做法事,会讲四念处;在一些大的场合当中,也会讲四念处;给国王和大臣讲法的时候,也会讲四念处,四念处应该是讲得最多的。在南传佛教,四念处是最深的窍诀,就像密法当中大圆满的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或者中观应成派、禅宗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法师出去弘法,应该随顺世间。比如说去加拿大、意大利、以色列、日本、缅甸、斯里兰卡弘法,应该了解当地人们的心态,与他们的文化相结合。每个地方的状况都是不相同的,比如说南传佛教的缅甸和有些国家,在比丘尼这方面,还算是比较开放的;而泰国等个别国家,女众出家几乎是没有的。如果不知道当地的状况,而直接讲法,有一定的困难。
现在全世界非常著名的禅修大师,也经常讲四念处。观自己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观自己的感受是苦还是乐,观当下的心态是什么样的,观一切万法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四念处离不开佛教四念处的框架,尽管每个上师和每个大师的具体方法,是各种各样的。懂得大乘佛教和南传佛教的人,一看就明白,他们是在佛教的框架上,自己做了一些修饰而已。
南传佛教的四念处一般是,观身念处就是不净;观受念处就是痛苦;观心念处就是无常;观法念处就是无我。也就是说,观苦空无常无我,在南传佛教当中,是非常重视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