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8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2024-12-20 10:04:02)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8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NO.8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102-17010品)+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五、解说菩提分法=丁一、宣说前行172-24411-15品)+丁二、宣说正行

丁二、宣说正行——宣说菩提分法真正体性=戊一、能摄方便品246-25116品)+戊二、所摄六度四摄品252-28217品)+戊三、供养依师无量心品283-31518品)+戊四、菩提分品+戊五、功德品+戊六、行地究竟地品

戊四、菩提分品=己一、因317-338)+己二、修行或道之本体+己三、修行差别支+总结

己二、修行或道之本体=庚一、广说三十七道品+庚二、略说止观

庚一、广说三十七道品=辛一、四念住(341+辛二、四正断(342+辛三、四神足(343+辛四、五根+辛五、五力+辛六、七觉支+辛七、八圣道

339、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四己二(修行或道之本体)分二:

340、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四己二庚一(广说三十七道品)分七:

341、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四己二庚一辛一、四念住;

具慧修念住,是以十四相,

无等故胜余,所依对治入,

所缘与作意,获得观修胜。

随应及随行,遍知与受生,

广大殊妙性,修行真成就。

342、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四己二庚一辛二、四正断;

坚稳之正断,有情无伦与,

是为修念住,过失之对治。

轮回享受用,为除诸盖障,

为舍劣作意,为入一地等。

为住于无相,为获佛授记,

为成熟有情,是为得灌顶。

为净佛刹土,是为究竟性,

具慧诸菩萨,修违品对治。

依于欲乐已,瑜伽有相修,

一切诸正断,决定称对治。

343、甲三乙二丙五丁二戊四己二庚一辛三、四神足;

坚稳四神足,法相具超胜,

是为成自他,一切利益生。

所依与分类,方便及修行,

安立具慧者,神足一切相。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87-111   2017年08月30日

师念藏语传承。

今天继续讲庄严论》,可能还有三节课,今年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完成任务就好,对吧。你们有听法和学习的任务,我有讲法的任务我们共同造了这个因缘

佛陀在佛经[注1]当中讲两个人做什么的功德是最无量的?一个人讲法,一个人听课,佛陀说这个功德非常大

前面我们引用好几次,麦彭仁波切在《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后面的偈颂当中说传讲和听庄严论》的功德是讲闻所有大乘佛法的功德我想在短暂的人生当中这个还是非常难得的

我每一次讲庄严论》的时候,有欢喜心我看你们很多人也是这样的,从开始现在,听课的人数基本上没有减少说实话,《庄严论》不是,跟平时的一些公案、《前行》、《入行论》,这些相比,《庄严论》里面的内容,确实不好

这次已经学习三年今年翻译的多了一点,明年的内容比今年少,可能只有二十几堂课明年如果我们的生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的话,其他都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大家还是欢喜心来圆满后面的部分,我觉得很有意义

今天跟大家讲一讲,三十七道品当中四念处。

四念处,有大四念处,有乘的四念处。现在南传佛教当中,很多大四念处。请大到家里来做法事,会讲四念处;在一些大的场合当中,也会讲四念处;国王和大讲法的时候也会讲四念处,四念处应该最多的南传佛教,四念处是最的窍诀,就像密法当中大圆满的本来清净任运自成,或者中观应成派禅宗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法师出去弘法,应该世间。比如说去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缅甸斯里兰卡弘法,应该了解当地人们的心态,他们的文化结合每个地方的状况都不相同的,比如说南传佛教的缅甸和有些国家,比丘这方面还算是比较开放的泰国个别国家,女出家几乎没有如果不知道当地的状况,直接讲,有一定的困难。

现在全世界非常著名的禅经常四念处。观自己的身体是什么样,观自己的感受是苦还是乐,当下的心态是什么样一切万法是什么样他们的四念处离佛教四念处框架尽管每个上师和每个大具体法,是各种各样懂得大乘佛教和南传佛教的人,一看明白他们是在佛教的框架上自己做了一些修饰而已

南传佛教的四念处一般是,念处就是不净;念处是痛苦观心念处就是无观法念处就是无我。就是观苦空无无我,在南传佛教当中,非常重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