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7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2024-11-15 10:28:15)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7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师念藏语传承。

壬二、别说难以证悟:

菩萨无痛苦,悲悯成痛苦,

彼初普畏怖,证得极欢喜。

悲生苦胜伏,世间一切乐,

行利尚不具,何有更稀奇?

菩萨无痛苦”,菩萨实际上是没有痛苦的,世间当中别离苦无穿,人与人之间自私自利而引发的痛苦,各种各样痛苦都是没有

悲悯成痛苦”,菩萨的痛苦是什么?看到众生烦恼折磨非常可怜,是菩萨的痛苦

彼初普畏怖”,因慈爱众生而受苦,仅仅最初在信解行地才会生起畏惧,因为没有获得自他平等性心,没有通达轮回与其痛苦均是空性。

没有一地的凡夫界,有自怖畏和痛苦

证得极欢喜”,达到圣地后证悟法界普行的法相时,获得自他平等性之心,以悲悯心驱使为救度其他众生的痛苦,直接承受地狱的痛苦,自己也会为利他众而前往。

一旦获得一地证得极喜地的时候,所有的痛苦都没有,全部都转化为有。

这是第一段的意思,萨没有自的痛苦

悲生苦胜伏,世间一切乐菩萨大悲而产生的痛苦悲悯众生而引起的痛苦,实际上不是真正的痛苦,它可以胜过一切世间当中有漏的快乐人和天所有的声香味触快乐

是什么?比如说我可怜一个众生想度他,表面上看好像是痛苦但实际上,我的痛苦不真正的痛苦,是利众生的快乐哪怕是度一个众生,也是很开心的很快乐的这样的快乐,远远超过所有间和天人的快乐

行利尚不具,何有更稀奇”,者,也就是声闻或者缘觉阿罗汉,他们都不会具有这么大的快乐利益众生的这种快乐间人的话更不用说了

麦彭仁波切的讲义里面有很好的教今天一直开会,这样那样的事情,没有来得及看希望你们自己看

菩萨是很奇怪的人,为什么奇怪?把众生的痛苦成自己的痛苦第一地菩萨基本上能自他交换,一方面觉悟了众生是如幻的一方面觉悟了一切万法是空性的。

中观根本的第九品《观本住品里面讲了以法知有人,以人知有法,离法何有人?离人何有法?没有法,怎么会有人?没有,怎么会有法?近取者和近取法两者,完全是互相观待

比如说我和我的东西,用智慧观察的时候,那你看看我在前面,还是我的法在前面?如果我在前面,我的法不存在那么不存在法的补特伽要存在,不可能的如果在前面,我不那么存在法的补特伽我不存在,也是不可能的宗认为见者不一定存在,所见的应该是有的比如说有瓶子和柱子,后来有主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我和我所是互相观待这是里面很好的一观察方法,不知道你们没有学过?

菩萨完全明白这个道理,胜义当中讲,一切法都抉择为空性;世俗当中,所有的法都抉择为如梦如幻

我那天用过一个偈颂,今天在这里再引用一下,因为它从心里面冒出师背诵藏语)。以前有个法师只会背几个颂词,天天都几个颂词但我不算是这样的,今天暂时不用这个偈颂了。《中观根本里面的,“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这个偈颂是很重要的菩萨完全懂得,整个世间当中的所有法,都如梦如幻阳焰、乾闼婆城的。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显现是有的,做梦一样的做幻术一样的,谁也不会

有没有暂时的快乐?是有的真正的快乐存不存在?不存在的现当中的痛苦有没有?痛苦是肯定有的,菩萨也认为是有的,但真实当中,也是不存在的不是光不存在,用智慧剖是真正没有的

三界轮回当中的众生,因为没有通达这个道理所以对生死还是很执著的如果通达了这些道理,一方面自己对轮回没有什么执著一方面对生也会有度脱他们的看这么多可怜的众生,不懂这个道理,我一定要度他们”。

菩萨行论》里面讲的,福德引身适,智巧心安,为众处生死,菩萨,因为菩萨有巧妙的智慧还有特别健康的身体,所以他完全可以在生死轮回当中,不断度化生,不会一会儿就疲厌了一会儿就痛苦

那天提到的工程部门的一个发心人员,我他刚发心就退了后来转告我他当时错了错了,没有退还是很积极发心,这样很好今天在这里,我要赞叹一下

有些发心人员,一直做比较好,善始善终有些人刚开始就不成功,有些是中间夭折藏族有一个很不好的比喻,天亮的时候尿床

反正发心人员的故事,自己可以叙述国外有一个叫做自己讲自己故事演讲不要别人讲,别人讲的话,不一定很真实。发心是菩萨行为,在发心过程当中,自己最认识自己最清楚最了解自己

刚才也讲了,菩不会生厌倦心而凡夫人根据环境的不同的不同朋友的不同老师的不同,经常生厌离心。

我觉得自己很喜欢真理,但是老师比真理还重要因为师或者善知识或者上,直接原原本本把真理教给

我最近看一部小的经典,叫做依止知识》,里面只有一段与阿难的对话没有多的内容佛说,所有的修行,都要依靠善知依靠善友、依靠善,可能指的是依环境所有的修行都要依靠这三个方面远离恶知远离恶远离恶,可能是环境的意思这部经典很短,只有这个内容我把这部经典给你们传完了,只有两句话的确很重要的。(众笑)

菩提心不成功的原因,些是老不好,有些是朋友原因有些环境原因,或者是文化原因与自己的福报有关系,福报好一点的,就一直有善知识和善友伴随着福报不太好的话,往往遇到恶人坏人

凡夫初学者尽量不要离开善知识和善友,还有善善的环境依,是依靠学问也可以是依靠环境反正我理解依是依处的意思,处有境的意思

今天这里也讲了,不要退转大悲菩提心

菩萨的行为是非常稀有的,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自己的痛苦根本不算痛苦,这样的行为,自己来讲是很快乐的很多人都是为了自己而痛苦,为了家庭而苦为了身体而苦菩萨具有特别强大的大悲心,他自己怎么样都可以,都不特别在乎

发心人员表面上度众生很辛苦,实际上自己过得很快乐很多学佛以后,我执减少了烦恼减少了,原因是什么?因为有利他心有空见解,依靠这两个,人生价值

我今天给大家讲这么多,刚好九点钟,OK今天讲到这里,后面的传念了

看完本以后,就这样师以法本触前额)自己对自己加持一下是一种信心表示。比如说念完经看完书以后,我们藏传佛教有这样的习惯。

很多修行比较好的善知,每一次看完一本书,把这本书回去的时候,就这样师以法本触前额)祈祷一下,书架里面

一般念诵也是这样的,你要念的时候,从书架里面师以法本触前额)然后打开念完了以后,这样师以法本触前额)把这本书书架一方面这是对经书的恭敬一方面,里面有很多佛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见解闻解脱和触脱,所以跟我接触一下师以法本触前额),有非常大的

我们经常说给我持一下,专门和善知识用一些佛经来接自己如果没有这种机会自己用一些精装本,拼命使劲自己师以法本触前额),自己对自己特别痛的话,说明获得了最大的

菩萨是没有真正痛苦如果有痛苦的受,是佛经给你带来的特别快乐的加持使劲以法本触碰前额三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