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2024-10-16 10:59:02)
标签:
留赏插花 |
分类: 留赏插花 |
NO.7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下面讲今天的最后一个颂词,比较容易。
辛十、互定:
互摄类别故,法性故因故,
六度一切时,决定当了知。
“互”,一个波罗蜜多中也包含其余波罗蜜多,因此相互确定。从布施到智慧之间的六波罗蜜多,都是互相圆融、互相涵盖的。
“摄”,布施等虽然从各自的反体而言不同,但一个本体中也齐全其余一切度,因此相互摄集。在一个波罗蜜多当中,其他波罗蜜多全部都可以摄在里面。
六波罗蜜多互相怎么摄集呢?以前在《大圆满前行》也讲过。
比如说,做布施的时候注意威仪,就是布施的持戒;安忍一切布施过程当中的邪行,就是布施的安忍;很努力地行持布施,就是布施的精进;心一缘专注于布施,就是布施的禅定;去做合理的布施,舍弃不合理的布施,就是布施的智慧。这样的话,所有六波罗蜜多都可以摄集在布施当中。
持戒也摄集六波罗蜜多,安忍也摄集六波罗蜜多,精进也摄集六波罗蜜多,禅定、智慧每一个都摄集六波罗蜜多,总共六六三十六。我们讲《现观庄严论》[注5]的时候也讲过,这个叫做互摄。
“类别故”,一个波罗蜜多也可以分为六种,总共可以分三十六种。
刚才讲的是每一个波罗蜜多可以摄六波罗蜜多;如果分类,那么每一个波罗蜜多也可以分为六种。
比如说,布施的一个舍心,也具有断除违品(是持戒)、行持对治(是安忍)、欢喜(是精进)、不散乱(是禅定)、辨别(是智慧)的部分,因此无离具全六度。
“法性故”,以法性来讲,若有布施等一一波罗蜜多,则其余一切也如应具有。
六波罗蜜多都是互相圆融的,原因是什么呢?开示波罗蜜多的能诠经典法归集于所诠一切波罗蜜多中,也显然讲了所诠波罗蜜多涵盖能诠大乘的一切经典之理。
以世俗的法尔涵盖的道理,如大种所造色的一个丸子也具全四大种的因一样,六度中任意一度存在,也具全其余一切度的部分,这是自然的。
以胜义无分别智慧摄持时,其余一切波罗蜜多于遍具殊胜的空性中一味,以法性所摄,如《般若摄颂》中以赡部洲千俱胝树木等、影子的比喻宣说了智慧波罗蜜多中平等一味产生的道理。
所有的波罗蜜多归根结底,在空性当中,全部都是一味一体的。布施波罗蜜多用三轮体空的智慧来摄持,持戒也是用三轮体空的智慧来摄持,其他波罗蜜多也是这样的,证悟法界空性与证悟六波罗蜜多的空性是一味一体的,这叫做法性的缘故。
“因故”,布施等作为其他波罗蜜多之缘由或因。
如果不贪受用,就可以持戒;如果一直贪著,天天搞生意,持什么戒啊?没办法的。首先有布施的基础,才可以持戒;有了清净的戒律,才能安忍;有了安忍,才能精进;有了精进,才可以禅定;有了禅定,才可以产生智慧,这是因的缘故。
而且,如布施一样任意一个波罗蜜多,依靠它必定对成就其余一切波罗蜜多有利,而无有一分不利。
“六度一切时,决定当了知”,由此应当了知,从互摄和分类、法性和理由四个方面,六度一切时处相互决定。六波罗蜜多是互相依靠、互相观待、互相因缘的这么一种关系。
我们学习大乘佛教,一定要精通六波罗蜜多。下一堂课会讲四摄,大乘的六度四摄是非常重要的。
这以上整个六波罗蜜多已经圆满讲解了,下一个礼拜的课程当中,对四摄进行分析。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