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5-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2024-08-26 11:14:32)
标签:
留赏插花 |
分类: 留赏插花 |
NO.65-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接下来我们简单讲一下智慧,就圆满今天的六波罗蜜多了。今天的内容可能稍微多了一点,应该也可以,你们的智慧是很不错的。
正辨诸所知,依于三摩地,
解脱诸染污,善说续慧命,
一切法之最,彼等具彼三,
遍知慧如是,智者真实行。
“正辨诸所知”,第一本体是什么?能无误辨别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的一切所知。
能如理如实辨别、通达什么呢?一切尽所有和如所有所摄的法,四谛、十二缘起、三解脱、八解脱等等道理,无误了知。也就是说,通达胜义谛和世俗谛所摄的一切所知,是智慧的本体。
“依于三摩地”,第二因是什么?是依靠等持。
禅定当中产生的智慧,是真正的智慧。依靠寻伺分别念而得到的智慧,虽然叫智慧,但是这种智慧,不是很深奥的。真正智慧的因,是禅定。
“解脱诸染污”,第三果是什么?能解脱一切染污法,因为世间智慧能暂时压制烦恼,出世间声闻、缘觉的智慧能断除烦恼障随眠,证悟二无我的大乘智慧能断除二障随眠。
从出世间来讲,依靠声闻、缘觉、菩萨的智慧,摧毁所有的烦恼障和所知障。真正智慧的果,是这样的。
“善说续慧命”,第四作用是什么?虽然依靠了知世间经商务农等生计的智慧能暂时维持生命,但比它超胜,深广法住世能使善根之命不断,成就究竟大菩提恒常果位,因此延续微妙慧命并为他众善加宣说,能成办善法之命。
依靠世间的智慧,比如说农业、工业、科学、技术的智慧,人们可以暂时生存。现在大多数大学教的知识,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最多为了一些国家利益,基本上没有为了全球利益的。
出世间智慧的作用是什么?把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把佛陀的智慧,一直延续下去,也就是,续佛慧命。
出世间的智慧和世间的智慧,在《定解宝灯论》[注6]里面讲了智慧和妙慧的差别,智慧是诸佛菩萨相续所摄,是比较高的;妙慧由凡夫相续所摄,属于心所智慧,是比较低的。这两个有差别,藏文当中分的比较清楚,一个叫“希热”(音),一个叫“益西”(音)。
“一切法之最”,第五具足是什么?具足堪为诸法之最殊胜器般若波罗蜜多的功德,如《般若经》中说:“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波罗蜜多之最、之首,超胜。”
在六波罗蜜多当中,智慧波罗蜜多是最深的法,大家都知道。
“彼等具彼三”,第六分类是什么?有三种,第一种是胜法位以下世间人的智慧;第二种是小出世间声闻、缘觉的智慧;第三种是大出世间圣者菩萨的智慧。
世间的智慧,一般是胜法位以下的智慧;出世间的智慧,又分为大智慧和小智慧。大智慧的话,是菩萨的智慧;小智慧的话,是声闻缘觉的智慧。
“遍知慧如是,智者真实行”,完全了知智慧这样的道理后,智者能真实行持。
作为佛教徒,应该对智慧有所了解;如果不了解的话,可能会很盲目。
《诸法集要经》当中讲,“若人于佛教,不达道非道,由痴无正慧,常生于热恼”,现在很多佛教徒,对佛教的正道和非道,根本不通达、不了解。正因为这样,自己很愚蠢,没有智慧,处于烦恼痛苦之中。
有些佛教徒不好好闻思,对佛教一无所知,带着的大大的黄色包里面,装了很多加持品、佛像。当然装一些,总比没有好。但是把佛的智慧装在内心当中,才是最上等的佛教徒。
《道德经》是这样讲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根者,精进行持听闻的道,比如中观、般若波罗蜜多。
中根者,一会儿想好好学习,一会儿忘得一干二净。今天听到法,偶然对它生起信心、愿意接受,“我一定要好好闻思”;过两天,“不行,可不可以给我请个假?我不想听课了,我要走了”;走了以后,“不行,我可不可以回来?”
下根者,以讥笑的态度,对道完全排斥。
如果不被下根者嘲笑,那道就不能称为“道”了。道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只有上根者才能理解道。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世间的《道德经》当中,就是这样讲的。我们六波罗蜜多的智慧,很多人都不能接受。
在某种意义上讲,大家是特别好的,很感谢大家喜欢学习。通过学习,大家知道了道和非道的差别;哪些是真正的佛教,哪些不是真正的佛教;哪些是真正的善知识,哪些不是真正的善知识。大家不容易上当受骗、不容易迷茫迷信。
如果佛教徒很迷信,那么在非佛教徒的眼目当中,佛教徒就成了怪物。作为佛教徒,在形式上、形象上、威仪上,在很多方面,要有进步,随顺不同的场合。
比如说转经轮,在合理的场合当中,我们应该用转经轮;在不太合理的环境当中,我们还是不要拿这个。在政府的会议室,或者工厂里面,所有人都不信教,如果你一个人拿着转经轮的话,大家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有问题?”
我们内心当中的信仰,别人不一定能接受,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有一种智慧。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情,要看与环境适不适合、与文化适不适合,与这里人的理念适不适合。不然,背着大大的包、拿着转经轮,在街上、火车站、飞机场,看起来都有点担心。
我那天跟我们的法师、堪布、堪姆们说,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开会的时候,不要拿一个转经轮,应该拿个笔记本,这样与时代比较相应。
我希望我们各个学会的菩萨们,能相应、适应当地人的生活状况。不然,很多人都害怕你们,“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
好,今天讲到这里,这就是智慧波罗蜜多,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