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5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2024-07-31 11:38:35)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5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逐渐逐渐,把能也要去掉

尔后唯剩余,能取之散动,

彼时速触及,无间之等持。

尔后唯剩余,能取之散动”,之后剩下什么?能的分念,没有其他的取全部断完了只有能取的境界是什么?忍位一向真如等持

彼时速触及,无间之等持”,这个时候,再不断修行因为能取是依靠所取而产生的,如果所取不存在的话能取显然也不存在就像这边不存的话,那边也不存在的;左边不存在的话,右边也不存在双方是互相观待而立正因为所取能取互相观待这两个都不存在,所以在很快的时间当中就能触及觉悟胜法位无间等持

为什么叫胜法位无间等持呢?世俗当中,是最高的境界所以胜法位胜法位是很短暂的,在很快的时间当中,能够获得一地,所以叫无间等持的菩萨证悟了一切万法实相不会三恶趣等等,有很多功德。

到了忍位时候就可以堕恶趣了;到了胜法位无间等持的时候,已经是很高的境界为了达到这些境界,在修行过程当中,经常串习万法心造的道理应该通过祈祷、念咒语等等很多方法修行如果只依靠一种方法的话,是比较令人担心

比如说有些人是一味念佛,除了念佛以外什么都不管有些人只是参禅,除了参禅以外什么都不管这样的好处是什么门深入专心致志深度弊端是什么?如果这种方法万一修错了结果就可能是不成功比如说天天念佛,除了念佛以外,其他什么都不做表面上看是在念佛实际上没有一心专注是马马虎虎的这种情况没有忏悔等等方法补救,一辈子都没有修过其他的善法,最后行就会不成功

如果方方面面修的话,一方面可能比较乱,因为这个也做,那个也做一会一百遍莲师心咒,一会念文殊心咒一百遍像放左边,金刚萨埵像右边尼佛是主,应该放在中间莲花师像放在外面的话会不会生气?是放吧;度母原来是放在这里,如果我移动的位置,会不会不高兴?好像没事,我祈祷度还是原谅我,因为我莲花师的关系也不错。众笑)

很多人分别,修很多法。缺点是,心有乱。

一方面好的地方,如果这个法修不好的话还有那个法也修了,还是很多法也修了

这就好比,某如果只有一个朋友的话一心一意地把所有的心思都专注在这个朋友身上。一旦这个朋友远离他时,他的就变成末日如果有很多朋友的话这个朋友不靠谱,那个朋友还算是可以的

我们修行也是这样的,通过很多方来修行是很重要的

不知道以前我讲过没有,在汉地《宗镜录》[注2]里面有个修行人不戒,也不好好修行,后来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地狱的两个阎罗卒马上就显现了。他当时心里面非常恐怖恐慌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两个阎罗卒带着他走地狱的时候,看见一个出

修行人问你是谁?”人说我是地藏王菩萨”。然后地藏王菩萨就教了修行人一个摧毁地狱的偈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这是华严经》里的,汉经常念当时,修行人就把这个得了。

到了中阴阎罗王的面前后阎罗王你在人世间做过什么善事?”修行人说我没有做什么善事,会背一个偈颂。”其实,这个颂并不是他在人世间的时候会背的,而是他到了中的时候,遇到地藏王菩萨才会背的。尽管如此,当他念这个偈颂的时候,地的很多众生依此而得到了解脱阎罗王也很高兴,说善事,是有福报的

过了三天修行人醒过来了,后来个偈颂来自于华严经》佛由造,万法由心造,地狱也是由心在地狱当中背诵个偈颂,能摧毁地狱

以前好像用过这个教证,只不过当时不一定用的是宗镜录》里面的公案

高级讲考班出题的时候,应该一些比如说摧毁地狱的偈颂是什么?堪布堪姆有时候出题太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有点......把书的语言摘一段这样出题的话好,应该没有大的问题吧,但是也要出一些用性代表性当天不一定有答案的题目,看看考生有没有专心致志讲,这样可能好一点。

刚才我讲的偈颂,是胜法位时候的境界

如是彼末际,断能取散动,

此等依次第,当知是暖等。

如是彼末际,断能取散动依靠上面忍位无有取的道理,断除散动忍位所取断掉了,万法唯心,只剩能取的心了最后胜法位把能取的心也断掉了。

此等依次第,当知是暖等”,前面讲到是暖、顶、忍、胜法位四种加行

第修加行,出现了世间最后的心,可以引申出见的境界,也就是第一菩萨的境界按照经庄严的观点,把所取能取断完了以后,现第一菩萨的境界

宗镜录》当中讲了心幻既空一道真心自现”,虚妄的和幻化的境,既然已经空了,这个时候,一地菩萨的真自然会显现

地菩萨的真到底是什么?虚妄的所取的幻化外达这两个都空性的这种,禅宗叫真心叫无分别自然本智、智、等等,有很多不同名称这个心自然而然现前了,就像抛开全部云雾自然流露出来,这是一种自然的缘

师念藏语传承。

前面的文讲完了,藏文的传承中间了一

尔后彼获得,出世无分别,

无垢离二取,无上之智慧。

彼此之转依,承许是一地,

彼此无量劫,成为极清净。

尔后彼获得,出世无分别无垢离二取,无上之智慧”,前面到了资粮道,又到了加行道,过了以后,会获得什么?出世间无分别的无垢离二取这么一个无智慧

世间的话世间凡夫位、还有资粮道、加行道,全部都已经远离世间根本得不到的境界世间心根本没办法触及的境界。

无分别的话,远离了声闻缘觉所有的分别

无垢的所有的烦恼没有俱生的烦恼全部都断

离二取的话离了能所取,刚才加行道末位的时候能取所取都已经没有了

无上智的话凡夫人无法获得声闻缘觉也没办法获得的这么一个智慧

彼此之转依,承许是一地”,如是生起无分别智慧的这位菩萨阿赖耶转依,承许是第一圣地。

庄严论》的前面讲转的时候讲,阿赖耶细微的转,是八地菩萨的时候才在这里一地菩萨的时候,也有

彼此无量劫,成为极清净”,第一地菩萨多长时间才能得到?资粮道和加行道,全部加起来,需要一个阿僧祇劫,是需要一个无量劫。之后会得到再也不会转到轮回的、非常清

按照月称的观点,真正生于如来家族中,是从地菩萨开始的而按照寂天论师的观,发了菩提心之后,可以叫做生于如来家族中这里,地菩萨是真正生于如来家族不会退转了

华严经》里面讲的,在如来家,种族无瑕玷,与佛共平等,决成无上觉”,生在如来的家族当中,这族是非常清净的,没有烦恼和染污的,在某种意义上的智慧等等方面是平等的

这种境界可以说是第一地菩萨获得一地菩萨的时候,有这么一境界。

现量得彻证,法界等性时,

恒得诸众生,与己平等心。

众生同无我,痛苦行利益,

不求报心平,与余佛子同。

现量得彻证,法界等性时一地菩萨的功德差别是,现彻证证悟了法界平等性,就是凡夫法性和菩萨法性、佛的法性,没有什么差别,完全是平等的

凡夫也好圣者也好,他们的究竟性,是完全性的,一地菩萨彻证这个境界,我们现在还没有证悟到这样的境界

恒得诸众生,与己平等心”,得到在一切时候众生跟自己没有任何差别的平等心。

一地菩萨已经见到最深处的万法,通达了一切众生的法性是没有什么差距的了众生跟自己完全平等的来讲,所有的众生跟自己完全平等境界是得不到的

下面会讲五种平等一地菩萨的时候,得到了五种平等五种平等呢?众生无我平等痛苦平等、行为平等、不求回报平等跟其他菩萨境界的平等,五个平等。

在其他经论当中,有时候也会碰到平等现在我们跟众生还不能完全平等没有一地菩萨那样平等心

众生同无我第一个平等心到一地的时候,会证众生跟我,方面平等的这个是什么意思

一地菩萨知道五蕴皆空五蕴无有我我所证悟无我无我这样的无我,其他众生的无我,是一样的我的无我境界,跟其他众生的无我境界,完全是平等的证悟了众生平等无我的境界,这是第一个

痛苦个平等心一地菩萨痛苦平等

菩萨认为我以前执著五蕴愚昧感受痛苦,实际上所有众生都有这样的痛苦以前我有过由我而引起的痛苦,现在的众生也是因执而痛苦,这个痛苦是一样的这样的痛苦,通过无我可以灭掉,包括在苦谛当中苦谛以无我来摄持就像无常性摄持一样的

一地菩萨一个通达了,众生的无跟自己的无我,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第二个通了,众所有的痛苦跟自己的痛苦,也完全是相的,都是依靠蕴执而产生的,这是第二个

个平等心痛苦的来源是集谛,一定要通过修行来断除业和烦恼这是从行为

一地菩萨曾经断除自己相当中痛苦的根源,精进行持同样的断除众生痛苦也需要修行这种断除痛苦的行为是一样的证悟集谛的行为也是等的,这是第

利益不求报个平等心对自己获得的通过修而现前灭谛的利益会向自己求回报同样的一地菩萨将其他众生安置于修道悟灭谛而利益他们,也求回报这个是平等的

心平,与余佛子同个平等心最后一个,这样的佛子心平等,与获得圣地的其他佛子断证等同或相同一地菩萨自己境界与其他一地菩萨的境界是平等的我获得一地菩萨悟的断证功德,其他一地菩萨所得到的境界是一样的,他会证这么一个境界。

刚才讲了五个平等,无我平痛苦平行为平不求,与其他菩萨的断证境界平等。

师念藏语传承。

三界有为法,非真分别念,

彼以极清净,无二义智见。

三界有为法”,欲界、色界的蕴、无色界的蕴等三界的一切有为

非真分别念”,一地菩萨通达一切有为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幻的,是分别念心所而已蕴、蕴都是心造的。不管是三界当中一处的有为法,除了心心所以外除了分别念以外,没有什么真实的

十地当中说过,师背诵藏语)“奇哉佛子,此等三界唯心。”好像在入中论自释》里面也用过吧。非常稀有,三界都唯心造的为什么这样?因为用智慧观察的时候,暂时来讲,除了幻现以外没有其他法最究竟来讲,幻现也是不存在的

彼以极清净无二义智见,这样三界唯心的道理是什么智慧才能见到?以非常清净无有二取的智慧没有能所取的没有烦恼障碍的智慧才能见到

华严里面讲的,菩萨方便解,一切法如梦性无真实,非一亦非异”,菩萨的方便是指诸法在世俗当中,如梦如幻的而无自胜义当中异、远离八戏的

麦彭仁波切义当中讲了,无分别智慧连自他唯心也不缘这个时候,一切自己和他人“万法心造所缘,也是没有的,就像虚一般清净,远离了取所什么都没有的

后得位的时候就是在出定的时候,了自己的以外万法是没有的心本身显现的种种法,用如梦如幻比喻

实际上是中观应成派最究竟、甚深的观点,很重要的

在座的各位,在凡夫地的时候,可以得到相似的境界我们现在以思的方式,可以产生定解比如说中观成派的各种观察法,或者中观自派的各种观察方法,或者密法特殊安住

入定的智慧与胜义谛的观察方法,基本上是相入定的智慧,是从实修层面来了法的真相胜义谛,是通过最究的观察方法来了知,万法唯心这样那样的东西都不万法的真相都是如虚空一般什么都没有的

师背诵藏语)“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就像《入行论》当中的一样不住在心时候所有的相都是不住的

入定的智慧可以这么讲

在后得位的时候,或者在平时的现实生活当中,万法,或者说万法如梦如幻泡影等等

这些化八喻、五喻,讲现观庄严的时候讲讲中观的时候也讲声闻乘解脱的时候也讲嘎达亚那的教当中也讲;《论》当中也讲

把五蕴用五种幻化的比喻进行抉择,最后一切都不至于一切都不,按照声闻乘的观点,到空性、灭、槃为止按照中观的观点,用推理的方法,把所有的全部按照法的修行,不用那么多的途径,直接安住在如不动的境界当中,以安住的方式来认识本来面目

这些方法,可以说是同归百川入大海不同的窍诀不同的教言、不同的上师、不同的里面所讲到的万法的本性,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根不同有些是通过中观的方式明白有些是通过密法观察心的直断方法明白有些人是通过汉地的参方式藏地的参方式佛教的禅修方式,心得到轻安得到寂止然后再突破,突破什么的本来觉性。

按照刚才讲的菩萨的方便解是,在世当中一切法如梦如幻,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观察,现在所做的事情,难道真的不是梦吗?其实与做梦一模一样的昨天之前发生的事情,跟梦有没有差别?没有啊;明天以后发生的事情,跟梦有没有差别?没有什么差别是恍恍惚惚的,像一般的

我们再更加深入观察本性这个时候可以现前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境界,原来万法的本性是这样的”。三界当中漂泊的众生,是忙忙碌碌,始终不到真正的本性

我们用这种方式修行可能实现相似一地的境界

就讲到这里,好,今天可能提前五分钟前天好像了一两分钟,所以今天给你们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