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专家聊聊“二觉菩果”

(2024-05-24 16:17:35)
标签:

下马三观花

分类: 下马三观花

听专家聊聊二觉

一、聊聊千年古译文言文:17、6五五菩路,二觉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阿难,从乾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听索先生聊聊:

88

1、如来逆流,

如来已经从涅槃当中回来,回到了生死轮回当中来度众生——如来是逆流来度众生的。

2、如是菩萨顺行而至,

菩萨把整个十地都已经圆满了,从一地到十地,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往上去,这样的话,菩萨到了佛地。

3、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菩萨刚好到涅槃地,去无学地的时候;而如来已经到了无学地,是回来的时候,是回到轮回的时候——这个也是一个象征性的,像一刹那一样,交界处、交汇处。如来逆流和菩萨顺流的交汇处叫做等觉地

在等觉地这个地方,菩萨要去佛地,入海。入海的商主佛陀,从那里取宝回来。比喻成两个商人,一个要到宝洲去,一个刚从宝洲回来,两个刚好在海岸岸口碰上——在那个码头,在那个交界处,叫等觉地。菩萨去往佛地,佛陀以菩萨的形象来到轮回,相当于是两个交界的地方。

《智者入门论》,菩萨十地末位出现金刚喻定的智慧,它有解脱道和无间道,等觉相当于无间道一样。十地末位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障碍,一刹难就马上到佛地,这个位置,叫无间道。

4、阿难,从乾慧心至等觉已,

佛告诉阿难,从干慧心一直到等觉之间

干慧心虽然它已经趣入了佛法,但是它还没有完全获得正法的法流——正法的甘露水,它还没有获得一地菩萨之后的法水,相当于是资粮道加行道的人等觉地,十地末位的等觉地。

5、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

获得等觉地以后,开始想获得什么呢?金刚喻定,在金刚喻定当中有个初干慧地。

这个初干慧地跟前面的干慧不同,这个初干慧地已经是十地末位时候的干慧地。这里为什么叫干慧呢?他还没有得到妙觉,如来正等觉的甘露还没有得到——菩萨的甘露全部得到,但是佛的甘露还没有得到,叫初干慧地。这是智慧所摄的,前面干慧是心所摄。

金刚喻定初中后,它的前面是无间地,中间是金刚喻定,后面马上得到解脱道。解脱道相当于是这个干慧地,妙觉地马上成正觉了。

6、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这个金刚心当中的干慧地,它是一重二重,有单的、有复的,总共有十二个。这十二个完了以后,获得了妙觉地,这个妙觉地是无上正道,现前如来的妙觉,这是最高的。

阿难问从干慧地到妙觉地之间是怎么修的,佛陀通过这种方式给阿难为主的后学者已经讲了。

单复十二=1干慧地+2十信+3十住+4十行+5十回向+6暖地+7顶地+8忍地+9世间第一地+10十地+11等觉+12妙觉

=1干慧地+6暖地+7顶地+8忍地+9世间第一地+11等觉+12妙觉

五复=2十信+3十住+4十行+5十回向+10十地

7、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

如是上面所讲到的十地为主各种各样不同的地,全部都由金刚智慧来观察的话,实际上有十个幻化喻来进行深入。比如说如幻、如水月、如阳焰,如空、如响、如乾达婆城、如梦、如影、如像,如化,总共十个甚深的比喻。

《金刚经》当中讲了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讲了六个。

玄奘大师译本《金刚经》讲了九个,佛曰: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虚幻休息》等有些里面是十二个比喻;《闻解脱》、《四百论》、《中观根本慧论》当中也是讲了如梦如幻的比喻。

8、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奢摩他”是寂止;“毗婆舍”是胜观,寂止和胜观进行双运清净修持,逐渐入次第。

佛陀所有的道次第,都是止观双运,胜义当中无生无灭,世俗当中如梦如幻的方式进一步地深入修证,获得开悟。

9、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阿难,如是以上讲的三种增进,先断除五辛,断除四根本的违品,再违其现业的修行渐次,总共讲了三种增进。

能成就什么呢?五十五位菩萨的境界一一圆满。

55=1干慧地+10+10+10+10回向+1暖地+1顶地+1忍地+1世间第一地+10等觉和妙觉是菩提果不属于菩提道。

或者55=10+10+10+10回向+1暖地+1顶地+1忍地+1世间第一地+10+等觉妙觉是菩提果不属于菩提道;1干慧地是初心,未入道。

10、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如果按照从干慧地到妙觉地的次第方法来修,这个修行是正确的修法。如果没有按照这样的次第来修,这是邪观,是不合理的修法。

听专家聊聊“二觉菩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